金融界8月19日消息 备受关注的小米二季报出炉,雷军赚麻了!
19日盘后,小米集团公布二季报。小米第二季度营收1,159.6亿元,同比增长30%,预估1,149.4亿元;第二季度净利润119.0亿元,预估88.8亿元。小米集团第二季度集团经调整净利润为108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75.4%。若按照1159.6亿元营收,108亿元调后净利润计算,小米集团二季度每日流水高达12.74亿元,每日净赚1.19亿元。
分业务看:2025年第二季度,智能手机业务收入为人民币455亿元,毛利率为11.5%;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42.4百万台,同比增长0.6%。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收入创历史新高,收入为人民币387亿元,同比增长44.7%,毛利率为22.5%,同比提升2.8个百分点。
平均销售一辆小米汽车亏损3690元
其中最为外界关注的小米汽车业务方面,财报显示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分部收入为人民币213亿元,其中,智能电动汽车收入为人民币206亿元,其他相关业务收入为人民币6亿元。本季度,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分部毛利率为26.4%。2025年第二季度,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分部经营亏损为人民币3亿元。2025年第二季度,交付新车达81,302辆。
按照206亿元智能电动汽车收入以及81302辆交付数据粗略计算,二季度平均每辆小米汽车售价为25.33万元,平均销售一辆小米汽车亏损3690元,距离实现盈利仅仅一步之遥。
造车业务亏损正在加速收窄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汽车造车业务的亏损正在加速收窄。
3月18日晚间,小米集团发布2024年全年及第四季度财报。次日“小米汽车单台亏损4.5万元”话题随即冲上热搜。数据显示,智能电动汽车业务全年交付136854辆SU7系列,该分部经调整净亏损62亿元。以交付量折算,单台平均亏损约4.5万元。
财报显示,去年第四季度小米汽车净亏损收窄至7亿元。
5月27日,小米集团一季报出炉2025年第一季度,小米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分部总收入达186亿元,占小米集团总收入的16.71%,智能电动汽车收入为181亿元,环比上涨10.7%,经营亏损收窄至5亿元,环比减亏2亿元。
其中,第一季度小米SU7系列交付新车达75869辆,而智能电动汽车收入为人民币181亿元,若依此计算,小米 SU7平均售价为23.85万元,按照第一季度75869辆小米SU7交付量计算,每辆小米SU7亏损6590元!
而小米汽车平均售价在二季度已经升高至25.33万元,相较一季度增加1.53万元,每辆小米汽车亏损减少至3690元,单季度减亏2900万元。按照这一减亏速度计算,小米汽车业务盈利在望。
6月3日小米创始人雷军在小米投资者大会上表示,小米汽车业务亏损正在逐步收窄,预计在今年第三、四季度实现盈利。
需要关注的是,小米在二季度遭遇爆燃事故,销量一度受到影响。6月26日,小米汽车正式发布旗下首款SUV车型——小米YU7。售价方面,YU7标准版定价25.35万元,Pro版为27.99万元,Max版为32.99万元。
在小米YU7发布之下,小米或有望在今年第三季度实现盈利。
新能源汽车反“内卷”升级
7月份以来,新能源汽车反“内卷”升级,监管政策持续不断加码。
7月16日国常会明确提出要着眼于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切实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秩序。7月17日,中央第四指导组对“综合整治新能源汽车行业非理性竞争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座谈。7月18日,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召开新能源汽车行业座谈会,部署进一步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秩序工作。
8月13日,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工信部研究起草了《市场监管总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品召回、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与规范宣传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到,企业在组合驾驶辅助系统或功能命名及营销宣传中,不得暗示消费者可以视其为自动驾驶系统、具备实际上并不具备的功能,防止驾驶员滥用。企业应当避免夸大宣传车辆驾驶性能,误导消费者以不合理的高速驾驶车辆。
市场监管总局将加大对企业广告活动和商业宣传行为中夸大组合驾驶辅助功能、欺骗或误导消费者等情形的监督检查力度,组织召回技术机构开展过度宣传等问题的技术认定工作,并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展专项联合调查,依法做好整治规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