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巨头对中国银行股的态度突然转为乐观。摩根大通在最新报告中指出,中国银行股有望在2025年下半年进一步上涨,主要得益于净息差的稳定、手续费收入的增长以及高股息回报。分析师Katherine Lei预计,A股银行板块潜在涨幅可能高达15%,港股银行板块则有望上涨8%。报告还提到,其覆盖的内地银行股今年平均股息收益率预计约4.3%,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颇具吸引力。Katherine Lei认为,充足的流动性等因素将继续推动资金配置到高股息股票中。
今年以来,追踪在香港上市的中资银行的一个关键指数已累计上涨约25%,部分原因是债券收益率下降,促使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积极寻求更高回报。Katherine Lei还表示,银行的收入和利润增长将在下半年改善,降息周期即将结束,今年下半年或2026年可能还会再降息1—2次。在报告中,她将交通银行A股和H股从“中性”上调至“超配”,将平安银行从“低配”上调至“中性”,并将招商银行列为A股银行股的首选,理由是其“可观的股息收益率和对资本市场更高的盈利敏感性”。
当前,外资对中国股市的乐观情绪日益高涨。高盛集团Prime Brokerage数据显示,全球对冲基金正以6月底以来的最快速度买入中国股票。瑞银分析师在最新报告中指出,预计流动性驱动的中国股市牛市反弹至少将持续到9月份,大多数投资者认为股市下行风险有限。路博迈基金在其最新发布的中国市场展望报告中也认为,中国资产仍处于全球低配状态,叠加流动性宽松,A股对外资与长期资金的吸引力不断上升。
回到市场层面,自7月11日创出历史新高以来,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多只银行股股价持续调整。天风证券认为,这主要受前期涨势较强后的阶段性调整、套利资金“分红即走”策略加大短期抛压,以及近期部分银行股东高位减持的影响。不过,天风证券表示,本轮回调后,银行股估值长期修复向好趋势依然不变,原因包括2025年上半年业绩可能兑现部分基本面边际改善预期,以及资金面驱动下的估值修复行情仍有望延续。
另有分析指出,银行板块未来走向受宏观经济、政策、资金面等多因素影响。当前中国经济呈现企稳迹象,若经济持续复苏,企业信贷需求增加,银行资产质量有望改善,净息差压力也将缓解,从而利好银行板块。
从资金层面来看,保险资金、公募基金等长期资金对银行股的配置需求仍在上升,增量资金持续流入可为银行板块提供资金支撑。市场人士认为,居民资金入市潜力巨大,公私募基金规模有望持续攀升,海外资金增配A股意愿也将继续增强。
中泰证券在最新研报中指出,2025年第二季度银行净息差基本稳定,净利润总体增速边际向好。该机构持续重点推荐银行板块,看好其稳健性和持续性,并给出两条投资主线:一是拥有区域优势、确定性强的城农商行,区域包括江苏、上海、成渝、山东和福建等;二是高股息稳健的逻辑,重点关注大型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