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资金“跑步”进场,规模近5万亿,投资者如何布局ETF“阵法”

2025-08-20 15:35:17
有连云
有连云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我记得之前提到ETF规模超过4万亿的时候是4月底,谁曾想到短短4个月时间,ETF规模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之势头,迅速接近5万亿。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18日,全市场ETF总规模已突破4.8万亿元,创历史新高,较去年年末激增上万亿元,这种规模的持续显著增长反映了机构资金和个人投资者的入市意愿与信心。

市场ETF份额近4个月增长仅1万亿

image

数据来源:Wind 截至:2025.08.18

而在这万亿元级增量的背后,是保险、年金、养老金等长期资本通过ETF工具进行战略性布局的集体行动,更是“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理念的深度落地。

未完待续——日均百亿资金“跑步”进场

而这种趋势并没有停止的迹象,当前资金仍在以每日近百亿的速度持续“跑步”入场。以沪指站上3700的8月15日为例,当日股票ETF(含跨境ETF)整体资金净流入达106.07亿元。

这其中,上证50ETF、沪深300ETF、中证1000ETF等相关宽基ETF产品成为“吸金”主力,港股通非银ETF、港股通科技30ETF、港股通互联网ETF等港股主题ETF产品资金净流入也居前。

作为工具型投资品种,具有场内交易属性的ETF一直有着“市场风向标”之称。从过往一段时间看,股票型ETF在近期释放的信号不仅在于日均的资金流入和规模增长,更在于其释放的趋势信号。

有分析人士指出,A股实际上在8月18日之前的一段时间里,就表现出了逐步增强的势能,经历连续上涨后投资者需要关注资金获利了结的波动。该公募认为,从中期维度看,要重视A股市场资金面变化,如果市场赚钱效应持续回升,资金面的影响可能会阶段性超过基本面。

运筹帷幄——投资者如何搭建ETF矩阵

经过近20年的发展,ETF这个曾经的小众投资工具,正在逐步走进更多普通投资者的资产配置视野。很多投资者会比较疑惑,ETF投资者又有什么难度?还不是“有手就行”。

若是这么想,那就大错特错了。截至目前,市场上的ETF产品有1259支,若是每个产品都泾渭分明,光是看可能都要看半天。更何况还有很多相同标的的产品让人难辨好坏。可以说,没有体系的投资在ETF市场有可能会吃大亏,ETF已经从早期的“单点突破”,走向了今天的“体系建设”。

那如何搭建自己的ETF体系呢?这就和排兵布阵是一个道理,每个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排兵布阵,最后自称体系。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我们手中的“兵”有哪些?

先锋:新热点ETF做"行情捕手"

在ETF市场中,如何抓热点是一门学问。虽然近期行情火爆,但不同行业差别还挺大。比如曾经并驾齐驱的两大网红行业,医药和消费,一个涨翻了天,一个还趴在地上。

关键还在于板块轮动和市场风险,结合走势看近期市场新热点主要有三:

一是“反内卷”、稳增长:不但刺激了光伏锂电、有色、钢铁等行业反复活跃,还提升了外资对人民币资产整体的信心。随着反内卷的推进,这些行业依然会反复活跃。

二是被充分认可的景气行业:包括稀土、创新药出海等。相比更看重市场情绪的军工、机器人和证券,这些板块明显更加坚挺,资金确定性更强。

三是人气方向:代表就是科创板,体现出游资散户入市带来的溢价效应。

一旦捋清热点就可以通过相关行业ETF进行布局,从而获取超额收益,这部分资产由于赔率较高,因此在配置中会成为先锋,冲锋陷阵。从数据上可以看出,若是布局港股医药赛道相关ETF,那年初至今的收益几乎翻倍。

港股医药赛道“翻倍基”频出

image

数据来源:Wind 截至:2025.08.19

中军:宽基ETF当"躺平神器"

当市场从"普涨时代"进入"结构化牛市",宽基ETF正在成为普通投资者的"最优解"。为什么这么说?逻辑很简单,如果市场处于慢牛阶段,那指数势必会上升,从3500到3600再到如今的3700。虽然整体上升幅度并没有行业来的猛,但是只要牛市还在,宽基依然是最稳定的选择,无愧“中军”称号。

近两年,以沪深300和中证A500为代表的宽基ETF,在中央汇金等中长期资金的持续买入下,规模显著扩张。同时,以中证A50、中证A500系列ETF等为代表的产品成为创新标杆,推动宽基ETF朝着主题丰富、工具链完善的方向发展。

除了沪深300主题ETF,中证A500和中证1000主题ETF在年内也有较好表现,当前总规模分别约为1817亿元和1676亿元。科创50、上证50和中证A500等主题ETF,虽然目前总规模不高,但年内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后军:港股ETF居“价值洼地”

最近港股和A股市场出现明显 “分化”:A 股持续上涨,而港股不仅没跟上,反而下跌,指数停滞不前,而这也给了港股投资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

巴菲特常告诫投资者:“安全第一,永远别亏钱。”在他强调的安全性中,“买得足够便宜”是重要组成部分。

从估值来看在拥有阿里、腾讯、泡泡玛特等一众巨头的恒生指数其估值对比全球各大指数而言还是最低的,PE甚至没有超过12倍。而就分位点而言,对比A股,港股的分位点要更低,相对而言胜率更高。

恒生指数估值目前仍旧处于较低位置

image

数据来源:Wind 截至:2025.08.19

而向来以高估值著称的科技赛道,港股的性价比就更加明显了,对比纳斯达克40倍的PE,以及科创50那可怕的147倍PE而言,恒生科技整体的PE倍数仅为21.69倍。性价比不言而喻。

恒生科技指数性价比凸显

image

数据来源:Wind 截至:2025.08.19

港股在科技领域的互联网巨头受益于 AI 技术革命;消费领域的新型消费企业,如新餐饮连锁、潮玩等发展迅速;新能源领域的造车新势力专注智能化转型;医药领域聚焦创新药和生物科技,全球研发地位在提升。低估值+高发展,港股ETF作为“后军”,或将在长时间的维度中不全向上突破。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有连云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