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最近好消息真是不断,先是新任CEO陈立武得到特朗普认可,辞职危机解除。而后,美国政府计划将109亿补贴资金转为股份,成为英特尔最大股东,并不寻求投票权,英特尔变身“美芯国际”。
除美国政府外,软银也计划投资20亿美元,以23元每股价格买入英特尔约2%的股份。
软银创始人孙正义称:“半导体是每个工业的基石。这一战略投资反映出,我们相信先进半导体制造业及其供应将在美国进一步扩张,而英特尔扮演关键的角色。”
在多重利好带动下,英特尔股价一度回到一年来高点,但可惜,英特尔冲高回落,并在昨日大跌7%,给未来蒙上一层阴影: $英特尔(INTC)$
站在当前时点,英特尔的基本面已然发生巨变:半导体行业领军人物陈立武出任CEO、美国政府携无限子弹入股、芯片领域重量级玩家软银站台支持,有了这些巨变,英特尔能否王者归来?
新任CEO陈立武的能力毋庸置疑,拥有华裔背景,要知道,当前半导体行业,几大巨头的CEO,都是华裔领军,如英伟达黄仁勋,AMD苏姿丰,博通陈福阳,台积电张忠谋。而且,陈立武投资了诸多半导体巨头,如中芯国际、中微公司、联发科等,还成功拯救了半导体EDA软件巨头铿腾电子。 $铿腾电子(CDNS)$
因此,陈立武当前对英特尔的重大改革,如裁员、暂停晶圆厂建设,大力改革文化,让英特尔更贴近客户,了解客户需求,这些都是极其正确的策略。
美国政府入股,虽说是把之前本来可以免费得到的补贴给换成了股份,但至少,有了政府背景,一则可以在未来提供无限子弹支撑晶圆厂建设,类似国内半导体大基金对中芯国际的入股;二则,英特尔变身美芯国际,国内地位再上一个台阶,有利于获取英伟达、AMD等美资芯片设计巨头订单。
总的来说,美国政府不寻求投票权,对英特尔日常经营管理不会带来不利影响。
软银虽然入股金额不大,持股比例不高,但作为芯片架构巨头ARM的控股股东,以及与openai、博通联合成立的星际之门项目,总投资额可是高达5000亿美元。
有了软银当股东,总归不是坏事。
但是,无论是陈立武,还是美国政府,抑或是软银,他们都无法改变行业格局。
在CPU领域,英特尔现在有AMD这个难缠的对手。与英特尔不同,AMD专注于芯片设计,将生产制造完全外包给台积电,可以利用当下世界最先进的芯片制造工艺。
英特尔虽然也可以把最先进的CPU交给台积电生产,但终究会跟旗下的制造业务产生冲突,导致业务外包过程扭扭捏捏。
除了AMD,英特尔现在还有了高通这个对手抢食。不同于英特尔和AMD的CPU采用X86架构,高通另辟蹊径,采用的是ARM架构。
ARM架构相比X86,更适应AI时代的CPU,其性能强劲,功耗更低,且相对开放,而X86,几乎就是AMD和英特尔的代名词,在未来AI时代竞争中,X86架构将面临ARM架构激烈的竞争。
在数据中心市场,英特尔有英伟达这个巨无霸,GPU上追赶已然不可能。
在芯片制造领域,英特尔有台积电这个恐怖对手,先进制程追赶几乎不可能。
芯片制造的难度,并不亚于芯片设计,尤其是先进制程,除了对资金要求极高外,如一座3纳米晶圆厂投资额在数百亿美元。在生产领域也有极高的门槛,如台积电员工纪律严谨,保障人员24小时代工,而美国芯片制造工人相对懒散,很难在制造领域与台积电竞争,顶多像格罗方德一样,在不那么先进的领域,如7纳米、14纳米领域获得相对优势。
细数半导体行业发展历史,一个清晰的脉络呈现在眼前。行业发展初期,芯片制造难度并不高,对资金的要求也不高,芯片设计企业,往往把制造也包揽了,也即著名的IDM模式。
三星、英特尔等早期半导体巨头皆采用此模式。
但随着芯片技术的发展,各环节的难度持续提升,对资金需求量也大幅增长,由此衍生了分包协作。
像光刻机,阿斯麦独家垄断,应用材料这个半导体设备巨头,也只是聚焦在刻蚀设备,从未敢尝试与阿斯麦为敌。
芯片检测设备,日本的爱德万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
芯片制造,台积电独创代工模式,生产工艺从初期靠飞利浦扶持,到逐渐追赶三星、英特尔,并在2018年完成反超,至此,最先进的制程,几乎被台积电垄断,三星在芯片良率上完全无法匹敌。
着重提下三星,三星原本也是半导体巨头,但和英特尔一样,同样是IDM模式,既设计芯片,如三星手机芯片,又自己生产,与苹果等客户为敌。
作为大客户,假设你是苹果CEO,会乐意将芯片生产外包给自己的竞争对手吗?
如果别无选择,三星或许能活的很滋润,但可惜,有台积电这个只代工的对手存在。
专注,让台积电实现反超,成就了当前万亿美元市值,远高于三星电子和英特尔。
但凡三星和英特尔专注一个领域,当前的市值也不止千亿美元,像曾经濒临破产的AMD,如今市值也高达2680亿,是英特尔的2.6倍。
可惜,无论是英特尔上一任CEO基辛格,还是现在的陈立武,似乎都不会放弃芯片制造,甚至还会加码。
有了美国政府入股,英特尔想要放弃生产,恐怕更加不现实。
如果依然保持IDM模式不变,即使陈立武的改革策略完全正确,最终也不过是减少与对手之间的差距,至于反超,概率不大。
专注是这个世界上成功的法宝,尤其是在半导体如此高技术的领域,什么都想要,最终可能什么也得不到。
陈立武是否有魄力会剥离制造业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