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免签政策持续扩容,暑期入境游市场呈现前所未有的火爆态势。外国游客不再仅仅聚集于北京、上海、广州等传统一线城市,而是将目光投向更多具有独特魅力的小城市。这一趋势正在重塑中国入境旅游的版图,展现出更加多元化和深度化的发展特征。
免签政策成为入境游增长催化剂
免签政策的持续优化为入境游市场注入强劲动力。截至目前,中国已对75个国家实行单方面免签或全面互免签证,过境免签国家扩展到55个,入境口岸增加至24个省60个口岸,停留时长统一延展至240小时。这一系列政策红利的释放,极大便利了外国人来华旅游、商贸和访问。
国家移民管理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外国人出入境数量达到3805.3万人次,同比上升30.2%。其中免签入境外国人1364万人次,占入境外国人的71.2%,同比上升53.9%。北京市文旅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市共接待入境游客246.7万人次,同比增长48.8%,旅游花费达32亿美元,同比增长51.3%。
上海边检总站披露的数据同样亮眼。今年1月至7月,上海口岸已累计查验入境外籍旅客298.7万人次,同比增长43.7%。暑运期间,截至8月10日,上海边检机关在两大空港口岸累计查验入境外籍旅客数量52.5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37.4%。
宝藏小城成为新兴热门目的地
外国游客的旅行偏好正在发生显著变化,从传统的大城市观光转向探索具有特色的小城市。去哪儿旅行数据显示,暑期外国游客机票预订量遍布144个城市,同比增加16个。新增的目的地大多是自然景观优美又比较凉爽的宝藏小城,如四川甘孜、甘肃张掖、安徽安庆、湖北恩施、新疆阿克苏等。
山西大同凭借丰富的古建文化资源,吸引外国游客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9倍,成为增长最快的目的地之一。浙江义乌作为"世界超市",吸引外国游客前来"扫货",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2.6倍,其中越南、印尼游客增长超3倍。这些数据反映出外国游客对中国文化和商品的浓厚兴趣。
高铁成为外国游客深度探索中国的重要交通工具。暑期印尼游客高铁预订量同比增长2.5倍,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加拿大及英国游客的高铁票预订量同比增长均超过一倍。来自美国、俄罗斯、加拿大等远程国家的游客,更倾向于在中国停留更长时间,多游玩一些目的地,多次乘坐高铁出行成为这些外国游客的共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