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特斯拉走向本土化——利用“中国大脑”融入市场

2025-08-23 13:05:19
TradingKey
专注于金融教育和新闻分析的综合网站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TradingKey - 特斯拉正试图用一颗“中国大脑”来拯救其在中国市场的地位。面对2025年前七个月六次出货量同比下滑的严峻现实,这家曾以“科技颠覆者”姿态进入中国的美国车企,正悄然放弃其全球统一的技术路线,转向一场深度的AI本土化实验。

最新证据来自其官网更新的服务条款:特斯拉计划在中国销售的车辆中,引入由字节跳动“豆包”大模型和Deepseek大模型共同支持的车载语音助手。其中,“豆包”负责核心语音指令,Deepseek处理交互聊天,系统则部署于字节的“火山引擎”云平台。这意味着,未来中国车主的语音指令将不再通过特斯拉的全球系统处理,而是由本土AI“实时翻译”并执行。

这一转变的深层逻辑标志着特斯拉从“技术输出者”向“技术适配者”的战略退让。在中国,消费者早已习惯比亚迪、吉利等本土品牌提供的高度智能化、场景化座舱体验。特斯拉引以为傲的极简主义交互,在这里反而成了“不够聪明”的代名词。事实上,特斯拉如此举措早已在此前有所体现——特斯拉放弃自研AI芯片,认为自研的AI5、AI6已经足够效率化。

实际上,这是一场关乎数据与合规的生存博弈。将AI核心处理留在国内,不仅能提升响应速度和语义理解能力,更能满足中国对数据本地化和内容审查的严格要求。在地缘政治和技术主权日益敏感的背景下,这已不是“加分项”,而是“必选项”。

需要注意的是,宝马、奥迪等外资品牌也已牵手阿里、百度等本土科技巨头。特斯拉的入局,凸显了在AI定义汽车的时代,跨国车企若想在中国占有一定市场份额,就必须让渡部分技术主权,融入本地生态。这不再是一场“谁的自动驾驶更先进”的竞赛,而是一场“谁更懂中国用户”的本土化生存战。特斯拉的“中国大脑”,或许正是其在中国持续发展的关键。

原文链接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