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疫苗价格战愈演愈烈,动保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猫三联疫苗从百元高价跌至十元档位,这一剧烈变化折射出整个行业的深层困境。国产品牌密集入局打破了进口垄断格局,但随之而来的价格内卷正在重塑市场生态。
同质化竞争引发价格战
动保行业规模已接近700亿元,但增速明显放缓。中国兽药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3年国内兽药企业销售额从503.95亿元增至696.51亿元。然而毛利率持续下行,出现增收不增利现象。
猫三联疫苗市场变化最为典型。硕腾旗下"妙三多"自2011年进入中国后长期独占市场。2023年国产猫三联疫苗密集通过应急评审,目前已有二十多家厂商参与竞争。电商平台上国产疫苗价格多在50元至80元每支,部分产品价格直接降至10元档。进口品牌也未能幸免,"妙三多"从原先的140元至180元每支,在促销活动中已跌至单支约50元。
产品同质化导致企业竞相压价。原本可达10亿元规模的品类,因价格战从单支30元、40元一路降至10元,整体市场规模被严重压缩。这种恶性循环不仅压缩单个企业利润空间,更让整个兽药市场盘子缩小。
创新驱动寻求突围路径
面对传统经济动物药市场的激烈竞争,企业纷纷将目光转向宠物药领域。大型养殖集团自建兽药厂形成内部闭环,对传统动保企业造成巨大冲击。宠物药因毛利率更高成为新的增长点。
创新药研发正成为行业突围关键。2024年以来一类新兽药证书数量明显增加,2025年前三个月已有3个新兽药证书获批。礼舒替尼作为全球第三款以JAK激酶为靶点的兽用药物获批,标志着中国企业在宠物创新药研发上的重要进展。
前沿技术应用步伐加快。瑞普生物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mRNA疫苗获得临床试验批件,生物股份的猫传染性腹膜炎mRNA疫苗同样进入临床阶段。加上此前获批的狂犬病mRNA疫苗,国内动保mRNA疫苗已进入临床井喷期。这些技术突破为解决治疗痛点提供了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