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过往,从灵魂砍价到高质量发展,中国创新药迎来高歌猛进的黄金十年。如今,从“中国制造”到“全球智造”,中国创新药企们正在重新定义全球医药产业的游戏规则。
在这股浪潮中,作为中国创新药企的领军者,恒瑞医药自今年上半年成功赴港上市后,再次迎来他的高光时刻。在其赴港上市厚首份业绩成绩单中,核心指标再创新高。
根据公告显示,2025上半年,公司营收、净利润双双大幅增长,创下历史新高。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其创新药销售收入与对外授权收入占比突破60%,标志着正式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收获期”,转型升级全面提速。
亮眼数据的背后,是中国创新药从"跟跑"到"领跑"的质变,更是中国经济从规模扩张向质量跃升的核心密码——以创新为引擎、以国际化为路径,在全球价值链重构中抢占制高点。
营收净利再创新高,迈入收获期
尽管面临医药行业政策持续调整与变革,恒瑞医药依然展现出强劲的业绩韧性,稳健穿越行业周期,持续引领创新转型。
从收入端看,公司坚定创新驱动,业绩实现高速增长。
2025年上半年,恒瑞医药实现营业收入157.61亿元,同比增长15.88%。其中,创新药持续放量,实现销售及许可收入95.61亿元,占总营收比重达60.66%。若剔除对外授权部分,主营业务收入(药品销售收入)为136.93亿元,创新药销售收入为75.70亿元,占药品销售收入55.28%。
具体而言,瑞维鲁胺、达尔西利、恒格列净等已纳入医保的创新药继续保持快速成长;艾瑞昔布、瑞马唑仑、吡咯替尼及氟唑帕利等较早上市品种,则凭借上市后循证医学证据的持续积累与新适应症的不断获批,持续贡献销售收入增量,成为业绩增长的重要推力。
从支出端来看,公司持续保持高研发投入。
从支出端看,公司坚持高研发投入,实现高产出与强储备。
当行业研发投入占比普遍仅为2%-3%时,恒瑞医药便持续提升该比例,逐步迈向10%、15%乃至20%的目标。据公开信息,近三年来公司年研发投入均超60亿元,占销售收入比重持续超过25%。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达到38.71亿元,为创新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从利润端看,公司盈利能力与盈利质量同步提升。
创新转型的成效已在利润端清晰显现。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44.5亿元,同比增长29.67%;净利率达到28.26%,同比提升3.05个百分点,创上市以来新高。
图表一:公司净利率情况
数据来源:WIND,格隆汇整理
创新化,全球化
实际上,跳脱出财务数据之外,一些关键信息更彰显恒瑞医药的创新底色:
全球医药研发版图上,恒瑞医药正以"中国速度"改写规则——2025年国际权威机构Citeline发布的《医药研发年度回顾》中,恒瑞自研管线数量强势登顶全球第二。这不仅是恒瑞创新转型的"硬核"答卷,更折射出中国创新药企集体崛起的时代浪潮。
这份荣耀背后,是恒瑞十年如一日的"研发长征"。
2015至2025上半年累计投入超480亿元。但正是这种"孤注一掷"的魄力,催生出令人瞩目的创新矩阵:2024年当年,恒瑞共有6项创新成果获批上市,其中2款1类创新药。2025上半年更迎来爆发期,6款1类新药与6项适应症扩展密集获批,意味着今年上半年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
如今,恒瑞的创新引擎已形成完美闭环。
目前,公司已在中国获批上市 23 款1 类创新药、4 款2 类新药,另有 100 多个自主创新产品正在临床开发,400 余项临床试验在国内外开展。创新药研发已基本形成了上市一批、临床一批、开发一批的良性循环,构筑起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
更值得期待的是,这艘创新巨轮正加速驶向深蓝。
2025上半年,公司5项上市申请获NMPA受理;未来三年计划推出40余项创新成果,覆盖肿瘤、代谢及心血管疾病、免疫和呼吸系统疾病等治疗领域,包括HER2 ADC、GLP-1双靶点药物等重磅产品。
图表二:公司疾病领域布局情况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格隆汇整理
与此同时,全球化正成为恒瑞医药业绩报告中愈发闪亮的关键词。
一方面,恒瑞积极推动自主出海,率先迈出国际化步伐。
目前,公司已在美国、欧洲、澳大利亚、日本及韩国等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启动超过20项海外临床试验,持续将优质创新药推向全球市场。
另一方面,凭借对外合作,恒瑞不断为公司业绩绘制新的增长曲线。
自2023年以来,公司已完成多项重大授权合作,BD效率大幅提升。
2025年至今,恒瑞已达成3笔对外授权交易,合作伙伴涵盖 德国默克、默沙东、GSK 等全球医药巨头。这些合作不仅加速了创新药出海进程,也显著提升了公司在国际舞台的影响力和行业认可度。
从合作模式来看,恒瑞已从单一项目授权,升级至“多项目打包授权”的平台化输出,标志着创新药出海范式实现重要跨越。
今年7月,恒瑞医药与GSK达成合作协议,将共同开发至多12款涵盖呼吸、自免和炎症、肿瘤治疗领域的创新药物(含PDE3/4抑制剂HRS9821大中华区以外授权)。根据协议条款,GSK将向恒瑞医药支付5亿美元的首付款,潜在总金额约120亿美元的选择权行使费和里程碑付款,以及相应的分梯度的销售提成。方正证券指出,此次恒瑞首次将1个临床阶段资产与11个临床前项目打包授权,不仅有效分散了研发风险,更体现出国际巨头对中国药企早期研发实力的高度认可。
长坡厚雪,新篇章开启
在人口老龄化持续深化的时代背景下,医药行业始终被视作“长坡厚雪”的优质赛道。那么,站在中国创新药产业新十年的起跑线上,路在何方?
首先,政策面持续释放边际利好,助力本土创新药企强势崛起。
回望中国创新药过去十年的发展,是一条从“仿制跟随”向“自主创新”的跨越之路。自2015年以来,药审改革、医保动态调整、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等一系列政策红利密集释放,助推一批本土创新药企迅速成长。
2025年政策礼包持续加码:药品集采优化方案落地,商保创新药目录呼之欲出,医保局"新药首发价格机制"更赋予创新药定价自主权。中信证券研判,下半年创新药领域将迎来"贝塔行情",建议重点关注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头部企业。
图表三:近十年来创新药相关政策
数据来源:东吴证券,格隆汇整理
其次,创新药行业步入爆发期,优质产品管线闪耀国际舞台。
如今,中国已稳居全球创新药研发第一梯队。医药魔方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在Top20热门靶点上的研发贡献度全球领先,18个靶点药品数量占比超50%。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创新药授权出海呈现"量价齐升"态势,BD交易金额屡创新高。
东吴证券测算显示,2030年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万亿大关,2024-2030年复合增长率达24.1%,较2024年实现264%的惊人增长。这背后,是ADC、双抗、GLP-1等前沿技术领域的持续突破,更是中国药企从"单药出海"到"平台化输出"的范式升级。
图表四:中国创新药研发管线吸引全球目光
最后,资本市场方面,创新药板块开启主升浪,优质个股迎来价值重估。
2015至2020年间,医药生物(申万指数)在申万一级行业涨跌幅排名多处于中上游。2021至2024年,行业经历深度回调。而在2025年(1月1日至8月22日),医药生物指数(000808.CSI)上涨19.02%,在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5,强势回归增长轨道,港A市场优质标的迎来主升浪。
对比海外市场,中国创新药资产仍处于价值洼地。以恒瑞医药为例,截至8月22日收盘恒瑞医药A股PE(TTM)为58.64倍,处于过往十年估值中枢水平。当管线进入收获期,这些兼具成长性与确定性的优质标的,有望迎来估值与业绩的"戴维斯双击"。
图表五:恒瑞医药(600276.SH)过往十年PE BAND
数据来源:WIND,格隆汇整理 截至2025年8月22日收盘
小结
从政策红利到产业全面爆发,从资本觉醒到走向全球竞争,中国创新药行业正站在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这场跨越十年的创新长跑,不仅重塑了产业格局,更正在开启一个充满机遇的新时代。
作为创新药领域的“老将”,恒瑞医药在这场浪潮中率先转型、持续引领,真正实现了从跟随到领跑的“破茧成蝶”。未来,随着更多重磅产品步入收获期、国际化进程不断加速,恒瑞医药有望继续扛起中国创新药的大旗,开启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我们期待,也共同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