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8月26日收盘,国证有色金属行业指数(399395)成分股领跌个股均为稀土相关方向:中国稀土领跌6.86%、北方稀土下跌6.79%、盛和资源下跌5.37%。有色ETF基金(159880)下跌1.44%。年内表现看有色ETF基金(159880)涨幅43.84%。
当下仍需要重视战略金属的价值?一句话总结就是:“当下仍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战略金属如何定义,我的观点就是不是以是否稀缺为定义,更多的是从供应链的稳定性去定义,即使一个商品地球丰度很高,但供给很集中,也是战略金属,比如铝土矿、铁矿石等属于这种类型,所以我们觉得最关键的是看供应链,供应链稳定性>稀缺性,当然如果又稀缺、又供应链不稳定,那就是最好的。因此我们在提谁是下一个战略金属的时候,我们就从这两个维度去选择。
(1)钴:稀缺+供应链不稳定。对它的定义就是“刚果金版本的稀土”不为过,刚果金占比75%以上,全球集中,供应链不稳定性。继续看多钴价。消息面上美国计划在未来五年购买7500吨钴,合同价值最高位5亿美金,为数十年首次位战略储备购买钴。钴价进入关键时期,上行趋势未改。6、7月份我国钴中间品进口量持续下滑,月度环比分别下滑61.6%、27%,到港原料大幅削减,库存进入到加速去化阶段。此外海外夏休即将结束,国内将进入电池传统旺季,需求环比放大或推动价格成交上行。以及进入出口禁令到期1个月倒计时,刚果金挺价意愿极强,密切关注政策变化对后续价格的催化作用。
(2)钨:稀缺+国内控制。钨价加速。
(3)镁:不稀缺+国内控制:铝的替代品,未来可能一定程度替代铝的市场,行业空间巨大。
(4)钾:稀缺+集中度高:粮食的粮食,生存的最低保障,国家控价。
(5)稀土:不稀缺+供应链国内控制。中国版的“英伟达”。2024年我国共进口稀土原料13.3万吨,其中来自美国的稀土金属矿5.6万吨,主要来自缅甸和老挝的未列名氧化稀土4.9万吨。2025年随着中美冲突加剧,稀土金属矿进口在4月之后明显下降,6月0进口。7月进口恢复至4719吨,系此前签订的合同继续执行,预计不可持续。假设8-12月不进口美国矿,预计全年减量3.2万吨。7月未列名氧化稀土进口3626吨,同比下降662吨,环比下降3202吨,主要系缅甸雨季缩量。7月磁材出口5577吨,已恢复至正常水平,但4-6月海外磁材库存缺口尚在,假设正常月份平均出口5000吨磁材,则海外缺口约7500吨,有力支撑8-12月的出口需求,此外国内进入磁材采购旺季,预计镨钕价格将保持坚挺。
(6)镍:不太稀缺+供应链集中度高。增量依赖印尼。
(7)锑:稀缺+供应链集中。锑出口管制严厉程度直接对标稀土,战略定位十分明确。截至8月19日,国内锑锭价格18.05万元/吨,锑精矿价格16.1万元/金属吨。自2024年9月中国对锑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以来,国际锑价维持在相对高位。供应端原料的长期短缺为锑价提供了底部支撑,若冶炼环节压力较大将支撑锑价。商务部7月明确“依法依规批准合规出口申请”,8-9月锑出口量预计从200吨/月修复至500-900吨/月,内外价差收窄提升国内龙头利润空间。
(8)钽:稀缺+供应链集中。非洲供应占比接近7成,国内战略储备、重点装备需求和提高资源掌控度需求非常明确。
(9)铌:稀缺+供应链集中。巴西供应占比达9成,国内战略储备、重点装备需求和提高资源掌控度需求非常明确。
有色ETF基金紧密跟踪国证有色金属行业指数,国证有色金属行业指数参照国证行业分类标准,选取归属于有色金属行业的规模和流动性突出的50只证券作为样本,反映了沪深北交易所有色金属行业上市公司的整体收益表现,向市场提供细分行业的指数化投资标的。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31日,国证有色金属行业指数(399395)前十大权重股分别为紫金矿业(601899)、北方稀土(600111)、洛阳钼业(603993)、华友钴业(603799)、中国铝业(601600)、山东黄金(600547)、赣锋锂业(002460)、天齐锂业(002466)、中金黄金(600489)、赤峰黄金(600988),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49.71%。
有色ETF基金(159880),场外联接A:021296;联接C:021297;联接I:022886。022886)。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有连云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