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拐点信号明确了吗?机构指出,8月以来,债市出现明显调整,尤其长端调整更为显著,债市整体熊陡,利率调整幅度大于信用。市场关注本轮债市调整至何处结束,以及接下来修复行情开启的契机以及修复空间。我们认为,债市调整拐点出现需要满足两个条件:(1)债市悲观预期需要基本释放到位,出现“跌无可跌”的局面;(2)至少出现一条被市场广泛认可的利多主线。一、债市悲观预期或已基本释放到位
首先,从当前的机构行为判断,债市的悲观预期或已基本释放到位,一轮典型的债市调整过程为:债市阴跌—急跌—缓跌—企稳,对应的市场预期则为疑虑—动摇—悲观踩踏—修复,从机构行为上,若出现公募基金大幅连续净卖出、而保险配置力量明显增强的情形,则可以判断债市大概率已经充分调整。
二、等待一条信号意义明确、能被市场广泛接受的利多主线
其次,需要出现一条信号意义明确、能被市场广泛接受的利多主线。当前有可能成为债市利多主线的线索有:
1、最可能的线索:权益结束单边上行行情,或者债市走出相对于权益的独立行情。需要注意的是最近几个交易日债市逐渐走出独立行情,尤其是8月19日以来权益依然强势上行,但债市调整幅度相对有限,8月25日在权益偏强的背景下,利率反而下行。股债跷跷板效应大概率不会一直持续:(1)理论上当基本面处于景气度修复区间时,股债跷跷板效应更容易出现,我们在报告《股债“跷跷板”效应:历史与未来》中建立的回归模型显示,PMI指数是股债跷跷板效应的显著影响因素,当前PMI数据指向基本面可能依然承压;(2)当流动性宽松时更容易走出“股债双牛”行情,近期央行维持充裕流动性。2、其余可能的线索:央行三季度末至四季度降息的可能。市场是否会充分认可美联储降息带动国内降息,从而将其作为9月份的交易主线?(1)从中美利差幅度因素考虑,美联储降息确实会打开国内降息空间,但需要考虑到当前中美利差深度倒挂;(2)当前货币政策“以我为主”,美联储降息只是打开了国内货币政策的空间,并不必然导致国内的降息;(3)央行即使降准降息,可能也会是“组合拳”形式,例如去年9月份和今年5月份。若美联储降息落地及临近四季度,央行降息可能性提高,但该主线可能需要进一步明确。3、其余可能的线索:社融增速拐点确认,随着四季度政府债发行量回落以及信贷的投放压力,8月份开始社融增速下行,且这种下行趋势或将会持续到年底。我们在中期策略报告《千淘万漉,吹沙到金》中预测社融增速7-8月达到全年高点9.0%左右,随后逐步回落至年底的8.2%左右,10月-12月政府债净融资预计或将回落。有观点担忧置换类政府债是否有提前到今年四季度增发的可能,我们认为:(1)特殊再融资债即使增发,对社融的影响也是阶段性推升,随着后续对隐性债务置换的推进,社融增速也会回落;(2)去年以来央行对财政发债节奏整体配合度较好,置换类债务影响有限。
总结而言,当前债市情绪上或已基本释放到位,三条可能的利多主线中,股债各自走出独立行情、以及社融增速触顶回落的情况发生概率较大,央行降息的预期则需要再观察。当前债市拐点信号较明确,10年期国债收益率1.8%附近或遇较强阻力,建议把握调整出的债市机会。
本周继续关注本轮债市调整以来平安公司债ETF(511030)回撤控制排名第一,近一周场内成交贴水最少,净值相对稳健且回撤可控,可参考下表(本轮债市调整自2025年8月8日起算):
(数据来源:WIND资讯)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有连云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