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科创领航!沪市半年报晒出“硬核成绩单”:新兴产业利润占比首破50%

2025-09-01 08:20:47
金融界
金融界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8月31日,随着上交所披露2025年半年报数据,沪市1600余家上市公司交出了一份“稳中有进、向新向实”的成绩单。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下,沪市公司以24.68万亿元营业收入、2.39万亿元净利润的总量,勾勒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韧性轮廓。而更值得关注的是,集成电路、

8月31日,随着上交所披露2025年半年报数据,沪市1600余家上市公司交出了一份“稳中有进、向新向实”的成绩单。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下,沪市公司以24.68万亿元营业收入、2.39万亿元净利润的总量,勾勒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韧性轮廓。而更值得关注的是,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利润占比首次突破50%,科创板研发投入强度领跑A股,传统产业通过数字化改造实现“逆袭”——这场由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驱动的变革,正在重塑中国资本市场的价值坐标系。

一、制造业“压舱石”稳固,新兴产业利润占比首破半壁江山

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盘,沪市制造业上半年以3.9%的营收增长和7.1%的净利润增长,展现出强大的抗风险能力。数据显示,制造业贡献了沪市整体营收增长的78%、净利润增长的50%,其中电子、通信等新兴产业营收增速达7.5%,净利润增速达6.5%。近五年间,新兴产业营收占制造业比重从39%跃升至49%,利润占比更从33%飙升至50%,成为名副其实的“利润发动机”。

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例,138家沪市公司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4%,净利润同比激增57%。中芯国际、华虹公司等头部企业产能利用率持续满载,中微公司半导体设备订单排至2026年,瑞芯微、泰凌微等9家芯片设计企业净利润翻倍。更令人瞩目的是,寒武纪等AI算力企业从长期亏损转向连续盈利,标志着中国在高端芯片领域的自主可控能力迈入新阶段。

生物医药产业同样交出亮眼答卷:17款1类新药获批上市,20单出海BD交易创下264亿美元潜在总金额,恒瑞医药、百济神州等企业通过“创新药+国际化”双轮驱动,推动板块净利润同比增长14%。这种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的转变,印证了中国科技产业正突破“卡脖子”困境,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

二、消费与科技共舞:新型消费崛起与传统产业“智变”

在需求侧,消费市场的结构性升级成为稳增长的关键力量。沪市食品饮料、家电行业营收分别增长12%、6%,海尔智家净利润同比增长16%,彰显“以旧换新”政策对大宗消费的拉动效应。而更深刻的变革发生在消费场景端:影石创新全景相机销售额增长51%,祥源文旅通过“文化IP+科技”打造夜间经济,净利润增长54%,揭示出悦己消费、精神消费正在重塑市场格局。

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样令人瞩目。钢铁行业通过高端化改造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235%,机械设备行业净利润增长21%。中创智领打造的全球煤机行业首座“灯塔工厂”,通过23条自动化流水线和150台机器人协同作业,将生产效率提升200%;九州通数字物流解决方案营收增长25%,印证了数字化改造对传统产业的“倍增效应”。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绿色转型成为企业新增长点。宇通客车完成纯电动客车“三电”系统升级,业绩增长16%;君正集团可降解塑料项目全面投产,净利润增长27%。这些案例表明,绿色经济不再是成本负担,而是企业竞争力的新来源。

三、资本市场的“科技含量”提升:ETF扩容与并购重组激活市场活力

在资金端,沪市ETF市场的爆发式增长为科技创新提供了长期资本支持。截至8月底,沪市ETF规模突破3.7万亿元,其中科创板ETF规模达2876亿元,科创50指数产品规模近2000亿元,较年初增长超8%。更值得关注的是,50只宽基ETF上半年募集规模超788亿元,沪深300、中证A500等指数成为机构投资者配置核心资产的首选工具。

并购重组市场的活跃度同样印证了资本对科技产业的信心。“并购六条”发布后,沪市上半年新增重组案例378家次,同比增长23%,其中科创板产业并购超130单,交易金额超400亿元。普源精电收购耐数电子、思瑞浦收购创芯微等案例,展现了科技企业通过并购整合实现技术跃迁的路径。而“科创板八条”允许未盈利企业IPO、优化并购重组估值机制等改革,进一步打通了“科技-产业-资本”的循环链条。

四、全球化新叙事:民营企业成出海主力军,高端制造“硬科技”破局

在全球产业链重构的背景下,沪市公司上半年海外收入达1.1万亿元,同比增长5%。其中,民营企业贡献近七成,金龙汽车客车出口增长52.4%,铁建重工盾构机中标塞尔维亚、韩国等项目,华友钴业三元正极材料出口占比达57%,凸显中国制造从“规模优势”向“技术优势”的转型。

这种转变在高端装备领域尤为明显。中微公司刻蚀设备进入5纳米以下产线,时代电气高铁永磁牵引系统实现国产替代,长阳科技反射膜全球市占率突破35%。这些案例表明,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正在从“中低端制造”向“高端技术”跃迁。

高质量发展的“沪市样本”从总量数据到结构变化,从产业升级到资本赋能,沪市半年报呈现的不仅是一份财务报告,更是一幅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图景。当集成电路利润占比超越传统产业,当科创板研发投入强度领跑A股,当民营企业成为全球化的新主力——这些变化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正在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创造”,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在这场变革中,沪市公司以“硬科技”为矛、以“新消费”为盾,正在书写属于中国经济的“新质生产力”篇章。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