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2025年9月1日天臣医疗(688013)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5年8月27日接受机构调研,中信证券章树立 李苏皖、长城证券吴明华、国元证券马云涛、国泰海通江珅 黄龙参与。
具体内容如下:问:公司2025年上半年整体经营情况如何?答:根据半年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6亿元,同比增长17.6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48亿元,同比增长67.10%。净利润增速快于收入,主要系规模效应、成本优化及产品结构改善等因素。问:请介绍一下公司的战略规划?答:公司始终秉持“守正出奇”的发展理念,以满足临床真实需求,持续专注主营业务发展为根基,同时积极开拓与主营业务协同的第二发展曲线。公司未来将围绕微创化(临床刚需)与智能化(新技术赋能),以技术、平台、生态为支柱,发展“末端执行部件(endeffector)驱动的微创化能力+M平台承载的手术机器人智能化生态”的双引擎战略。问:请具体介绍一下公司的微型化、轻量化的集约式智能手术平台及执执行末端(MA)项目?答:外科手术发展趋势是微创化和智能化,要求创伤更小、疗效更优、灵活性更强、角度更大,并逐步具备多元能量系统和组织传感。智能化的重要载体是手术机器人,末端执行器(endeffector)是微创技术的核心,公司在该领域已拥有长期技术积累,相关技术具备良好的跨平台复用能力。基于此,我们正在研发的微型化、轻量化的集约式智能手术平台及执行末端(M),定位5mm超微创技术,研发目标包括高度集约、体积小巧、成本优化、操作便捷、数据安全及平台开放等方向,旨在推动手术机器人技术迈向更可及、更高效的新阶段。目前该项目仍处于研发和验证阶段,未来能否如期推进并实现转化存在不确定性。问:公司的研发体系建设和MA项目目前处于什么阶段?答:公司研发体系分为战略和产品开发两条主线,包括自主研发、项目转移和联合开发的技术创新模式。M系统自2017年起逐步形成架构,经过多年持续打磨,目前在软硬件方面已积累一定基础。硬件依托公司在吻合器、腔镜器械等领域的经验,软件涵盖控制、算法及智能化方向,公司也积极引入外部和海外研发力量共同参与。问:MA项目在研发进展与注册路径方面,公司目前的规划和考量是什么?答:M系统目前设计验证顺利,公司规划在研发进展符合预期的情况下,于未来适时启动创新医疗器械注册申报。该事项仍需经监管部门审批,存在不确定性,具体时间以实际受理结果为准。问:未来产品的应用场景考虑有哪些?答:公司会借鉴国际先进企业的经验,结合5mm及以下平台和大转角末端执行器技术优势,重点关注胸外等小创伤应用场景。同时,M系统作为平台型项目,以数据为纽带,利用I模型能力的突破,打造从术前、术中到术后的场景闭环,全面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用卫生经济学原理有效降低社会成本。问:公司技术壁垒体现在哪些方面?答:经过多年持续投入,公司在5mm末端执行器方向形成技术积累,并进行了系统化的专利布局,构建起时间与知识产权的双重壁垒。问:目前临床医生在试用或交流过程中,对公司产品的反馈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答:公司产品定位为“Portable&ffordable”(便携、普惠),医生普遍反馈该产品操作简便、轻巧灵活,在操作便利性和性价比方面具备差异化优势。问:结合公司出的“升产品智能化水平”目标,MA系统在智能化应用方面重点探索哪些方向?答:人工智能在手术机器人领域的应用主要依托数据、算法和算力三方面,其中数据的积累是关键。结合M系统的研发实践,公司正在探索的方向包括术中图像识别、操作辅助和数据分析等,旨在改善医生操作体验并提升手术安全性。相关研究仍处于研发和验证阶段,目前尚未形成收入,未来商业化落地存在不确定性,具体进展需视项目研发情况及监管审批要求而定。问:公司研发投入占比较高,转化效率如何?答: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投入金额为1,889.63万元,同比增长21.34%,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2.10%。报告期内,公司的核心技术不断突破,全球新增专利申请数量11件,新增授权53件,其中核心技术的发明专利新增授权数量44件。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累计获得专利822项,其中发明专利565项,占比69%。我们始终认为,研发投入的质量和转化机制更重要。为此,公司建立了由市场、技术和财务联合的立项评审机制,确保每一个研发项目都紧密对标客户真实需求和市场反馈;过程中,我们采用MVP模式,能够快速试错和迭代,并将资源集中到最有潜力的项目上。通过关键里程碑验证—知识产权壁垒—成熟的产品和工艺—真实世界的临床认可等流程,构建公司长期的核心价值。
天臣医疗(688013)主营业务:专注于高端外科手术吻合器研发创新和生产销售。
天臣医疗2025年中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1.56亿元,同比上升17.66%;归母净利润4821.16万元,同比上升67.1%;扣非净利润4428.64万元,同比上升71.48%;其中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9032.22万元,同比上升24.56%;单季度归母净利润3502.49万元,同比上升100.15%;单季度扣非净利润3322.04万元,同比上升124.23%;负债率10.37%,投资收益234.67万元,财务费用-1082.23万元,毛利率63.03%。
融资融券数据显示该股近3个月融资净流入1.11亿,融资余额增加;融券净流入0.0,融券余额增加。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