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不下来!南下资金今日继续买入港股。
万亿资金南下扫货!截至9月2日,南向资金2025年内净买入额10002.21亿港元,创历史纪录。
自南向北向开通以来,截至9月2日,南向资金净买入港股4.18万亿元。截至7月31日,北向资金净买入A股1.76万亿元。
ETF资金也在流入港股今年最猛赛道。
经过短暂调整,恒生创新药ETF(159316)再度起飞,近4日涨超8%,其标的指数年内涨幅达113%。
(本文内容均为客观数据信息罗列,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消息面上,2025年世界肺癌大会将于9月6日~9月9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中国药企将在会议上展示一系列创新药成果。
今年以来,国产创新药已达成对外授权83项,涉及总金额845.31亿美元,较2024年全年488.13亿美元大幅增长73.2%。对外授权交易金额全球占比由2019年不足1%增长到今年以来的51.73%。
中国创新药产业从“跟跑”到“并跑”,甚至在部分细分领域开始“领跑”。
创新药赛道也成为资本市场的焦点,吸引众多资金关注。
比如,恒生创新药ETF(159316)持续受到资金青睐,近60日资金净流入额15.48亿元,最新基金规模达19.65亿。
恒生创新药ETF是市场唯一跟踪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的ETF产品,具备高弹性和稀缺性。
8月11日,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正式调整生效,通过在编制方案中剔除CXO,成为首批“纯度”100%的创新药指数,更加精准地反映我国创新药企的整体表现。
根据模拟测算,剔除CXO后指数历史业绩得到明显提升,指数发布日以来,修订版方案的指数业绩较原指数提升30%。
市场最关心的开户数据,也出炉了。。
纵观整个市场,8月A股领涨全球,新股民跑步入场。
2025年8月A股新开户265万户,与去年同期100万新开户数相比,同比大增165%。
今年前8个月,A股新开户数合计已达1721.17万户。
其中,1月新开户总数为157万户,2月的284万户实现了近乎翻倍的增长,3月突破了300万户,4月因关税摩擦市场震荡环比下降37.22%,5月受假期影响进一步回落,6月、7月有所回升,8月环比增长35%。
本轮行情,4月-8月,开户最多的一个月开户265万户,相比4月起点的192.4万户,倍数为1.37倍。回顾过去的牛市高峰期,此前几轮行情倍数都超过2倍,2014-2015年高达31.9倍。
杠杆资金也在加速流入。9月1日,A股两融余额达到22969.91亿元,正式突破2015年6月18日创下的22730.35亿元的历史峰值,创A股史上新高。
自今年6月23日起,两融余额已连续11周保持正增长,累计增加4845.1亿元,区间增幅超过26%。
与2015年不同的是,当前融资余额占 A股流通市值比例为 2.32%,融资买入额占A股成交额比重处于历史中枢水平,远低于 2015 年历史峰值的4.72%。
此外,私募基金调研热度也在提升。8月,共有1152家私募机构参与A股上市公司调研,合计调研次数达6053次,环比大幅增长243.34%。
近日,国际大机构大摩最新闭门讨论,提到:市场情绪是否已到顶点?
对于当下市场,摩根士丹利认为,当前A股与港股市场的“水牛”态势已基本形成,但其形成节奏较为温和,居民存款向股市迁移尚处早期阶段。
大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指出,我们测算了在过去几年期间累计的超额定存可能是几万亿,比如说5万亿左右的规模;但是从7月份我们提示流动性“水牛”征兆以来,真正的居民存款季节性的少增的量也就是3000多亿。
因此,他认为,从搬迁的角度看可能也就搬了3000多亿,小荷才露尖尖角,迁徙仍处于早期;它也依赖于接下来市场基本面的改善,以及宏观叙事的共振。
邢自强建议,通过引导长期资金入市、完善公司治理和IPO机制等方式,将“水牛”夯实成“制度牛”。
但也警示,尽管市场情绪总体乐观,但需警惕短期过热风险,从上周大家实际观察到的情况来讲,也有一些防范短期拥挤和亢奋情绪的征兆,上周在一些社交媒体上,这种亢奋的叫嚣牛市的声音稍微冷却了一点,可能这也是一个好事。
关于市场情绪是否已到顶点?大摩首席策略师王滢表示,这样的判断还是为时尚早。
她指出,去年10月1日后有一波散户跑步入场,当时总体接近130亿的流入,但在7月份和8月份这两个月,目前看到的是差不多65亿的流入,这两个月加起来还不够去年2024年10月份的一半。
王滢认为,这表明这波行情还是在早期阶段,并没有呈现出市场全面过热的迹象,目前风险仍然是在一个可控的阶段。
瑞士宝盛最新观点认为,尽管近期涨势强劲,A股市场距离泡沫状态仍相去甚远,当前涨幅与历史水平相符,估值保持合理,流动性指标显示市场活动有所增加,但未至过热,预计后市仍有上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