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中国联塑(2128.HK)中期财报:政策东风强劲,基建红利与海外深耕助力长期价值成长

2025-09-03 18:30:44
格隆汇
格隆汇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剖析中国联塑的核心竞争壁垒与长期价值锚点。

在国内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新老基建双轮驱动的背景下,塑料管道行业作为基础设施建设与民生工程的核心配套领域,正迎来新一轮结构性增长周期。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6%,增速比全部投资高1.8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0个百分点,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注入强劲动能。

站在投资的角度看,笔者发现,中国联塑作为全球塑料管道行业的标杆企业,会是一个不错的观察样本。

中国联塑近期披露的中期财报展现出塑管行业龙头的经营韧性。上半年实现收入124.75亿元,毛利35.14亿元,毛利率微升至28.2%。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人民币10.46亿元,同比微增0.27%。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中国联塑股价累计上涨已超50%,可见投资者已洞察到公司的价值潜力,推动其进入估值重塑的通道。

不妨结合这份最新成绩单,从企业基本面和行业趋势出发,剖析中国联塑的核心竞争壁垒与长期价值锚点。

盈利质量改善,成本管控与效率提升的双轮驱动

从核心财务指标看,中国联塑最新的财报释放出一个明确的信号:在收入保持稳健的同时,盈利质量进一步改善,这验证了公司向高质量发展这一范式转换。

首先是在成本端的发力。一直以来,原材料成本占到企业主营业务成本的大头,换言之,原材料价格波动将直接影响企业盈利能力。

而中国联塑通过“规模采购+智能制造”构建起了成本“护城河”,依托覆盖全国19个省份的生产基地网络形成的规模效应,公司在原材料采购中获得显著的议价优势;同时通过数智化赋能制造,利用AI、5G、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升级打造集物联网、智能制造和自动化生产于一体的智能工厂,推动生产效率持续提升,有效压缩成本。

渠道网络的深度布局则进一步强化成本优势。公司与3061名独立独家一级经销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形成高密度的市场覆盖,可以高效便利地提供产品和服务,更能通过规模优势摊薄成本。

此外,在费用端,中国联塑也合理管控“三费”(销售、一般及行政、研发费用),整体费用对比去年同期减少5.21%。在资产端,截至报告期内,资产负债率为43.45%,较去年同期的44.60%进一步改善。

客观来说,各项支出得到有效缩减、资产结构优化,是给企业整体经营减负、减重。这也反映出,中国联塑在战略调整上强大的执行力,懂得“精打细算”并转向“质量优先”。再加上中国联塑充分的规模效应、出色的定价能力以及数智化变革提高经济效益,最终为公司带来更多利润端的释放。

政策驱动行业基本面改善,托底向上成长空间

近年来,政策大力推动基建与城市更新战略,进而成为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支撑,传导至塑料管道行业,直接为其带来了新的增量。

《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为新时期城市工作指明了方向,其中提到系统推进“好房子”和完整社区建设,涉及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支持老旧住房自主更新、原拆原建,持续推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以及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涉及加快城市地下管线管网建设改造,因地制宜建设地下综合管廊。

2025年作为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政策的持续推动下,基建实物工作量有望实现稳步回升。大量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落地实施,如交通设施、城市管网改造、能源输送等工程,为中国联塑的业务增长提供确定性。

另外,在“双碳”目标推动下,绿色建材的占比不断提升,塑料管道凭借其节能环保特性将加速替代传统金属管道。政策层面也不断引导环保材料研发与应用,而中国联塑的无铅PVC管材等符合绿色认证标准的产品已形成显著的竞争优势,应用到比如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桥、雄安新区及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现代化建设项目。

因此,在上述背景下,中国联塑无疑面对广阔的发展机遇。政策红利与技术壁垒的叠加,以中国联塑为代表的行业龙头,凭借其规模优势、品牌知名度以及技术实力,能够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提升份额。

再加上,当前塑料管道行业的下游应用呈现多元化格局,并不是单纯依赖于城市基建需求。这有效降低了行业对单一市场的依赖程度,中国联塑业务的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

官方数据显示,农业用管与市政给排水在塑料管道应用中合计占比高达50%。在农业灌溉中,因其耐用性、耐腐蚀性以及成本效益优势,已成为输水至作物根部的关键设备。而在环保产业,如污水处理、雨水集等环节,塑料管道也凭借其特性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

展望未来,随着城市更新深入推进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塑料管道行业需求空间将持续拓展。中国联塑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充足的产能建设和多元化的产品结构,有望进一步巩固行业龙头地位,在引领行业技术升级的同时,实现自身业务成长性与盈利能力的同步增强。

坚持本土化战略,深耕海外开辟新增量

从财报中会发现,海外塑料管道业务已成为中国联塑重要的增长极,上半年实现收入6.75亿元,同比增长29.5%,占收入比例提升至6.2%,布局海外的战略价值进一步显现。

回顾中国企业的出海进程,过去5年可以看作是从“浅尝试水”到“重仓深扎”的转折期。从柬埔寨的经济特区,到越南、泰国的工厂选址,东南亚成了大部分中国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的“出海第一站”。

更重要的是,出海不再是“订单导向”的短跑,而是资本、供应链与品牌协同的长跑,从而能够在海外市场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中国联塑也是遵循着相似的路径,将国内的经验、技术和产品输出海外市场,寻求新的增长机会。

目前,中国联塑已在印尼、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及越南等国家建立生产基地,实现本土化生产,并进一步深度融合当地需求打造产品,还将根据市场容量稳步推进海外业务保持扩张。

除了东南亚市场之外,在非洲市场,中国联塑的坦桑尼亚生产基地正式启用,产品涵盖建筑给排水、市政管道、农业灌溉等多个领域。

通过本地化生产,可以有效规避跨境运输成本与损耗,也可以采取小批量、多品类的模式适配当地分散的订单需求。

展望未来,依托 “一带一路” 基建东风,中国联塑的海外收入增长具备可持续性。

“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普遍处在经济上升期,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权威机构测算,2024年整个东南亚地区GDP总量约为3.97万亿美元,经济增长率约为4.6%。同时,东南亚基建需求正处爆发期,印尼等五国平均城镇化率仅55.7%,铁路、公路等基建缺口显著,将催生多元化的管道需求。

而在非洲,数据显示,非洲当前总人口已突破14亿,是全球第二大人口区域,青年人口(15-35岁)占比超过30%,人口增速为全球首位,且年龄结构偏低。根据IMF预测,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2024年GDP增长预计达到3.8%,2025年将进一步升至4.1%。

因此,非洲人口红利显著、经济稳步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有望驱动基建相关需求强劲增长。在此背景下,中国联塑有望以坦桑尼亚为支点,建立区域品牌优势,而有了本地化产能部署,也能够服务坦桑尼亚周边国家,打开更为广阔的成长空间。

结语:塑管龙头迈入估值上行通道

眼下,港股“慢牛”行情持续演绎,全球资本对中国市场的信心逐步增强,给投资者发现中国联塑的价值营造了良好的市场氛围。

在当前一系列政策推动经济复苏、基础设施建设的背景下,为中国联塑整体业绩的稳定增长带来了积极的预期,将有助于估值重估。

广发证券在建材行业研报中提到建材行业四条投资逻辑,其中有两条和中国联塑高度相关:一是传统建材龙头景气修复,关注零售建材和周期建材龙头布局机会;二是建材出海,“一带一路”市场保持高速增长,中资企业积极布局。

作为塑料管道行业龙头,中国联塑持续保持成本优势,供应链能力和费用管控对盈利改善形成了有力支撑,并通过本土化出海开辟增量。可以预见,市场对中国联塑的关注度和认可度与日俱增,吸引越来越多投资者的目光。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