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别只盯着AI了!下一个“硬科技”风口:工业母机

2025-09-07 16:11:19
格隆汇
格隆汇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历史性机遇

当市场还在为AI硬件的股价涨幅惊叹时,一个更加底层、更具战略意义的赛道正在悄然启动——工业母机。作为装备制造业的“心脏”,它不仅是所有工业品的制造基础,更是国家制造业竞争力的核心体现。

从市场现状来看,中国已长期稳居全球最大机床生产及消费国。2024年中国工业母机市场规模已从2019年的6313.62亿元增长至7128.86亿元,预计2029年将突破8000亿元,发展潜力巨大。当前,这个曾经被忽视的传统行业,正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催化下焕发新生。


01

政策与市场双重催化,行业迎来历史性机遇


9月1日,国家标准委、工信部联合印发《工业母机高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方案》,这一重磅政策被视为行业从"国产化"迈向"高端化"的关键转折点。

该方案不仅提出了到2026年制修订标准不少于300项,国际标准转化率90%的量化目标,更重要的是构建了覆盖基础通用、设计配套、制造装备、制造工艺、检验检测、行业应用等6大层次、34个大类的全产业链标准框架。

这项政策的创新之处在于其系统性思维。

首先,它要求国家重大专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等项目立项时同步布局标准研制,验收时同步发布标准,这种"标准前置"模式将极大加速创新成果产业化。其次,通过纵向贯通材料、部件、整机、集成,横向联动汽车、航空航天等应用领域,政策直指行业痛点。更引人注目的是,政策首次将碳排放核算、能效等级、工控安全等纳入强制要求,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市场端的数据同样令人振奋。根据工信部最新统计,2025年上半年,我国规模以上机械工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同比增长7.8%和9.4%,显著高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其中,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同比增长13.5%,行业整体呈现强劲复苏态势。这种复苏不仅体现在宏观数据上,更反映在企业微观层面。

上半年行业整体盈利能力明显改善多家企业净利润增速超30%,其中华东数控净利润同比暴涨140.53%,乔锋智能、创世纪、国盛智科分别增长56.43%、47.38%和32%。这种业绩的普遍改善,充分验证了行业的高景气度。


02

三大投资逻辑共振,千亿市场空间开启


在当前这个历史性时点,工业母机板块呈现出三大投资逻辑的强烈共振,这些逻辑相互强化,共同推动行业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

首先是国产替代这一最具确定性的投资逻辑。目前,我国高端数控机床国产化率仍不足20%,特别是在五轴联动、复合加工、超精密加工等高端领域,进口依赖度仍然较高。机构预计2030年高端数控机床国产化率将跃升至60%,这意味着未来五年存在巨大的替代空间。

技术层面的突破为国产替代提供了坚实基础。技术突破叠加国产设备的价格优势(通常比进口设备低30-50%),使得国产替代进程加速推进。近年来,国内企业在核心技术上取得显著进展:

1、科德数控的五轴机床加工精度达到纳米级,打破欧美技术垄断;

2、华中数控自主研发的华中9型AI数控系统实现全空间精度补偿,关键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秦川机床的磨齿机精度达到0.001毫米,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行业正在经历从"能用"到"好用"的跨越,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精度指标上,国内领先企业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智能化程度上,工业母机正在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深度融合在绿色制造方面,行业能效水平显著提升。这些技术进步不仅符合双碳目标要求,也为用户降低了使用成本。

此外,产业链协同效应日益凸显。整机企业与部件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攻关核心技术。例如,科德数控与昊志机电在电主轴领域深度合作,汉江机床与华中数控在数控系统领域协同创新。这种产业链协同大大加速了产业化进程。

第二个投资逻辑是新兴需求的全面爆发。新能源汽车、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工业母机行业带来新的增长动力。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一体化压铸技术的推广带动了对大型五轴龙门加工中心的需求。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电机壳体、电池盒、减速器壳体等零部件加工将是五轴机床新的增长点。

人形机器人产业的爆发式增长,对精密加工设备提出更高要求。精密减速器、丝杠、导轨等核心零部件的加工需要超高精度磨削设备,精度要求达到微米级。预计2029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750亿元,带动相关加工设备需求超过100亿元。

低空经济领域的发展同样值得关注。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大量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与金属复合结构,这对增减材复合加工装备提出新的需求。2024年中国低空经济核心产业规模预计达到5800亿元,相关加工设备市场正在快速兴起。

对于上述产业逻辑,格隆汇研究院早在一年前就已经深刻洞察,并在会员专属圈子进行了专题阐述。这些判断背后,是基于我们对产业规律的深度理解和对市场趋势的精准把握。


03

机会在哪里?紧盯三大节点


未来,我们将重点关注行业三大趋势:首先是智能制造与工业母机的深度融合,特别是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其次是新材料加工带来的设备升级需求,包括复合材料、高温合金等难加工材料的加工装备;第三是全球化布局中的国产设备出海机遇,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市场的拓展机会。

针对工业母机领域的投资布局,我们建议重点关注三个方向:首先是五轴联动等高端数控机床厂商,这个领域技术壁垒高,国产替代空间大;其次是数控系统、主轴等核心部件企业,这些企业正在突破卡脖子环节,盈利能力持续增强;第三是专注新能源、航空航天领域的专用设备商,这些企业受益新兴需求爆发,成长性突出。

接下来紧盯三大节点:

1、政策落地节奏:专项贷款、税收优惠是否在Q4集中出台;

2、产能释放:科德、海天等新产线2025年投产后业绩弹性;

3、出口拓展:人民币汇率低位下,性价比优势推动出口增长。

具体来讲,可以特别留意那些具有核心技术、订单饱满、业绩确定性强的龙头企业。这些企业通常具备以下特征:研发投入占比超过5%,拥有核心专利技术,下游客户优质,现金流健康,管理层专业专注。

总体而言,工业母机不是一个讲“泡沫故事”的板块。它的逻辑建立在实实在在的订单、政策、技术突破之上。格隆汇研究院始终坚信:只有能兑现业绩的成长,才是真正的成长。在这个看似传统却蕴含巨大潜力的赛道中,我们将继续坚持“产业链调研+订单验证+财务建模”的方法,帮助投资者穿透迷雾,抓住高端制造的时代红利。

如果您也把握工业母机的产业机遇?想了解核心部件/高端/出海”哪个赛道率先跑出千亿市值企业?想把握板块轮动节奏?

扫码关注我们,格隆汇研究院将持续深耕全球前沿科技,以数据为基、逻辑为纲,帮你穿透市场波动,精准把握工业母机的投资先机!

注:文中所涉企业仅为产业链分析案例,不构成任何投资推荐。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决策前请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与独立研判。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