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三年支持浙江省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融资总量超5000亿元,创新推出“浙链通”数字化专属供应链解决方案……
近日,浙商银行发布《全力支持浙江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十五条举措》(下称《十五条举措》),围绕“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从助力产业集群稳产增效、创新驱动、做大做强、资本化发展等五大维度推出十五条举措,靠前发力服务实体经济,为浙江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注入“金融活水”。这也是省属金融机构贯彻落实浙江省委十五届七次全会精神、服务创新浙江建设的具体实践。
作为唯一总部扎根浙江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浙商银行此次率先推出《十五条举措》,紧扣重大项目、产业链、创新驱动三大关键领域,每年新增融资服务不少于100亿元,用“真金白银”和“定制服务”破解先进制造业发展中的融资痛点,助推浙江标志性产业链做大做强。
真金白银投向重大项目 每年新增融资不少于100亿元
据了解,当前我国进入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重大项目投资大、周期长、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有限等问题,仍然掣肘着先进制造业集群化、高质量发展。对此,浙商银行以多元化金融工具与定制化服务,直击产业发展的资金痛点,为区域制造业提质增效注入动力。
在重大项目攻坚上,浙商银行给出了“承诺”:针对全省“千项万亿”“千亿技改”等重点制造业项目,每年新增融资服务不少于100亿元。为匹配不同项目需求,该行整合了项目贷款、银团贷款、专项债服务等多元工具,还提供利率优惠、绿色审批通道等差异化服务保障。目前,浙石化、先导微电子、日月光能等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项目,已通过这套“组合拳”获得融资支撑,真正实现“项目在哪,金融服务就跟到哪”。
产业链协同发展,是“415X”集群建设的核心抓手。对此,浙商银行聚焦新能源汽车、绿色石化、现代纺织等八大重点产业链,创新推出浙江省专属供应链解决方案“浙链通”;以“四通一链多场景”服务体系,覆盖特色产业集群的招投标、订单、应收应付等五大标准化场景,以及核心企业大宗采购、水电缴费等特色场景服务需求。以现代纺织产业链为例,该行联合致景科技将供应链金融嵌入产业场景,帮助产业链各环节及中小微企业形成更加紧密的场景连接,解决纺织行业海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目前,浙商银行在浙江省内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客户已经突破1.3万户。
双轮驱动精准滴灌 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科技创新,是先进制造业的“核心引擎”;县域经济则是承载产业转移、培育特色集群的重要腹地。浙商银行通过特色化科技金融产品和深度下沉的县域服务,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为浙江省先进制造业集群构建全生命周期支持。
《十五条举措》中,浙商银行专门推出“科创积分贷”“科创银投贷”等特色产品,还通过推出“善科陪伴计划”以耐心资本支持科创企业成长。针对高层次人才创业的“轻资产、无抵押”难题,该行迭代创新“人才银行”服务,构建“人才+科技+产业+金融”生态,助力人才项目从“落地”到“壮大”。
县域是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的“主战场”,此次发布《十五条举措》尤其注重“下沉服务”。一方面,聚焦15个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协同区”,浙商银行打造“一区一链”特色金融服务品牌,批量解决中小企业缺资金、缺担保等融资难点;另一方面,针对县域集群企业需求,打造多维度的财富管理服务框架和企业理财产品货架,引入金融顾问制度,链接创投、基金、担保等外部机构,为企业发展提供“全周期、全阶段”综合服务。
“接下来,我们会继续深化‘深耕浙江’战略,把十五条举措落到实处。”浙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行将通过持续优化金融服务,为浙江先进制造业发展注入更多动力,在创新浙江建设中彰显省属银行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