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中信登新规落地:禁止单一融资信托 强制组合投资重塑行业生态

2025-09-08 19:30:32
金融界
金融界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自2025年9月1日起,中国信托登记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信登”)正式执行《信托登记业务指南(V3.0)》,核心举措为不再接受底层资产为单一融资方的信托预登记申请。此举被业内视为信托行业转型发展的关键节点,不仅从源头切断了单一融资信托路径,更通过强化

自2025年9月1日起,中国信托登记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信登”)正式执行《信托登记业务指南(V3.0)》,核心举措为不再接受底层资产为单一融资方的信托预登记申请。此举被业内视为信托行业转型发展的关键节点,不仅从源头切断了单一融资信托路径,更通过强化穿透式披露,推动资产管理信托全面进入组合投资时代,对行业格局、关联市场及投资者行为均将产生深远影响。

“禁止单一+穿透监管”组合拳:量化比例刚性落地,杜绝监管套利

此次新规最引人关注的,是其对“单一融资方”模式的明确禁止以及对组合投资与穿透披露的强化要求。根据《登记指南(V3.0)》,信托产品登记时需详细披露底层资产分布细节,包括资产类型、地域与行业分布、运用期限及交易对手核心信息;若通过特殊目的载体(SPV)间接投资,须完整披露各层嵌套SPV信息及最终募资主体,确保资金流向可穿透、可追溯;对于底层资产为贷款类的,还需逐一说明募集资金用途,涉及置换金融机构贷款的,需补充原贷款关键信息并严格遵循展期原则。

金融界研究院长陈国汪指出,这一“禁止单一+穿透监管”的组合政策,实质上是2024年监管提出的“单一资产占组合比例或不超25%”量化要求的“刚性落地”。“2024年的比例要求意味着单只信托至少需投向4个及以上项目以实现风险分散,但实际执行中存在规避手段。而此次通过预登记环节强化管控,将比例要求与登记资格直接绑定——未达标产品无法完成预登记,进而无法发行,从源头杜绝了监管套利。”

陈国汪院长强调,新规核心在于推动资产管理信托“强制组合投资”,彻底终结传统非标信托依赖单一融资主体的模式。未来,信托资金需通过资产类型、行业、地域等多维度分散投资,从过去聚焦单一房地产企业或城投平台,转向跨领域、跨区域的资产组合。穿透式披露则进一步压实信息透明度,避免资金“暗箱操作”,让监管和投资者清晰掌握资金流向。

监管政策形成闭环:信托行业迎结构性重塑,竞争格局加速演变

从监管演进脉络看,2023年信托“三分类”新规明确业务边界、2024年市值法估值要求推动产品净值化、2025年《信托公司管理办法》修订新增非标产品逐笔外部审计,再到此次V3.0指南落地,陈国汪院长认为,信托行业监管的“四梁八柱”已基本构建,新规的影响将是结构性且深远的。

首先,行业风险防控能力将显著提升。传统非标信托因依赖单一融资主体,一旦出现违约极易引发产品全面崩盘。组合投资通过“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能有效降低非系统性风险,即便组合中个别项目出现问题,其余正常项目也能支撑产品兑付,避免全盘失控。

其次,将加速打破“刚兑预期”。过去投资者对信托产品“保本保收益”的惯性认知,本质是单一项目风险与产品兑付直接挂钩。组合投资模式下,单项目风险与产品整体兑付脱钩,能推动投资者真正接受“买者自负、风险自担”原则,同时弱化信托公司的刚兑压力,这是信托从“类信贷”回归“资产管理”本质的关键一步。

再者,行业竞争格局将迎来重塑。组合投资对信托公司的资产筛选、投研分析、动态风控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中小信托公司因投研能力薄弱可能面临更大转型压力。短期内,存量非标融资业务收缩或导致信托公司收入承压,但长期来看,将倒逼行业加速向服务信托、标品投资等领域转型,逐步摆脱对单一非标业务的依赖。

关联行业与投资者应对:融资渠道生变,认知与策略需同步调整

新规的影响不仅限于信托行业,还将向关联行业传导。陈国汪院长提到,过去依赖单一信托融资的房地产企业、地方城投平台,未来将面临融资渠道收缩,需转向多元化融资方式;而依赖单一信托进行非标配置的理财子公司,也需调整资产配置策略,探索“非标+标品”混合组合模式。

对于投资者而言,陈国汪院长建议需彻底转变认知:信托是资管产品,而非存款或信贷,不存在“刚性兑付”。未来选择信托产品时,应重点关注三方面:一是组合资产的分散度,包括行业、地域、资产类型的多元化程度;二是信托公司的投研与风控能力,尤其是资产筛选和动态管理水平;三是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优先选择能清晰披露SPV链条、资金用途的产品。“这既是对投资者自身的保护,也是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陈国汪院长最后强调,V3.0指南的核心目标是引导信托回归“受人之托、代客理财”本源。未来随着信息披露要求不断提高,信托行业将更加透明规范,“这不仅是行业的转型契机,更是资管市场成熟的重要标志。”信托行业已步入业务模式重构的全新发展阶段,如何在新的监管框架下找到差异化发展路径,将是所有信托公司面临的核心课题。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