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沪农商行:廿载践行社会责任 以价值创造共绘美好图景

2025-09-09 16:10:34
金融界
金融界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以情为媒、温暖申城。改制成立二十年来,上海农商银行始终秉持“普惠金融助力百姓美好生活”的使命,深入社区街镇、田间地头,扎根服务一线,为客户、为社会创造长期、共享的经济与情感价值,更在每一次真诚连接中传递温度,在每一份持久守护中积淀信任。从聚

以情为媒、温暖申城。改制成立二十年来,上海农商银行始终秉持“普惠金融助力百姓美好生活”的使命,深入社区街镇、田间地头,扎根服务一线,为客户、为社会创造长期、共享的经济与情感价值,更在每一次真诚连接中传递温度,在每一份持久守护中积淀信任。

从聚焦个体的细微需求,到回应群体的共同期盼,再到融入城市的发展脉搏,上海农商银行与广大市民、企业携手同心同行、不止一廿,写下一段段金融与美好生活“双向奔赴”的故事。

心系一个人:微光汇聚梦想

传承上海农信76载,上海农商银行以坚定的步伐,践行普惠、服务民生。从百姓中来、到百姓中去,从金融服务到公益志愿,一系列暖心举动的背后,是一代代沪农商人挺膺担当、无私奉献的身影,他们用尚德尚善的音符,谱写惠城惠民、共愿共美的赞歌,而骨髓捐献正是该行践行社会责任的乐章之一。

2011年“世界献血日”次日,上海农商银行的首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蒋光海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完成了采集工作。他所捐赠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跨越半个中国,从东到西,为一位远在一千多公里外的西安白血病患者延续了生命的微光。这样的缘分,是几十万分之一。

“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意义重大,并且我觉得有人需要我这么做。”蒋光海的故事,也为六年后进行捐赠的周磊带来了信心与勇气。

“我可是另一个家庭的希望,我们单位也已经有捐献成功的身边案例了,到目前为止也都很好,你们不用担心。”2017年初,早就登记入库的周磊得知自己与一位苏州8岁女孩配型成功,他用蒋光海的故事来宽慰父母,心系着远方家庭的他,毅然进行了造血干细胞的捐赠,成了上海农商银行第2例捐赠者。

生命的火种在传递,善意也在沪农商人间得到延续。曾经为周磊加油打气的陆春晓,在2025年的新春佳节之际,为一位年龄相近的青年捐献了268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他成为继蒋光海、周磊后,上海农商银行第3例捐献者。“胖哥,我们2014年一起入行,2015年一起入库,2017年你为我加油,现在轮到我为你加油了!”这次,周磊给陆春晓鼓起了劲。“能够帮助到别人,我觉得特别有意义!这次我也能为自己的孩子做个榜样,希望他长大后成为一个乐于助人、传递爱心的人。”陆春晓表示。

据了解,截至目前,该行已有77位志愿者参与造血干细胞集体入库。他们的温暖选择,让“心系一个人”的承诺从服务理念化作触手可及的关怀。这一理念不止于服务当下,更着眼于未来,悉心呵护着每一颗梦想的种子,生命的微光就此点亮。

情暖一群人:温情点亮地标

辐射街道、社区、园区、镇村……截至目前,上海农商银行近360家网点扎根申城、融入城市运行的毛细血管。以物理网点为“根”,上海农商银行“心家园”公益服务项目2022年破土而出,瞄准“金融为民,服务社区”目标,不断向上生长、开枝散叶。截至目前,超1000家“心家园”公益服务站,实现上海市216个街道和乡镇全覆盖,与银行网点共同“嵌入”社区肌理,覆盖“一老一小一新”群体,让社区居民在“15分钟生活圈”内可感可及。

老有所养,亦有所乐。该行积极推动精神文化与公共服务的深度融合,启动“心家园”沪剧名家活动,与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茅善玉合作推出“‘农’好!‘玉’你有约”文化主题系列。活动覆盖沪剧研修、沪语学习、大家讲坛、艺术学堂等学鉴交流“艺享圈”等内容形式,助力海派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来自上海金山区的“沪剧发烧友”沈女士获得了茅善玉老师的亲自指导。“茅老师教得蛮好,我们三十多个学员听得很认真,启发蛮多的!”她高兴地说。

今年3月,在金海街道、上海农商银行与茅善玉工作室的三方联动下,“茅善玉沪剧研修班——奉贤金海班”正式开班。40名沪剧爱好者通过精品课程的学习,最终登上沪剧舞台完成结业表演,共同演绎了《花园会》《敦煌女儿》《茶花女・花盟》等26个经典选段,让传统艺术在岁月沉淀中焕发新生。

据了解,上海农商银行“心家园”老年大学推出的数十门2025年秋季班课程已开课,部分热门课程如舞蹈班、通俗歌曲演唱班等的名额在短时间内被迅速抢空。心家园老年大学还发挥金融专业优势,秋季班计划于全市16个区120余个教学点推出《守好养老钱袋子》《养老规划》《跨越数字鸿沟》等专业课程,同时结合学员爱好与需求,由行内师资与行外老年教育师资联动授课,扩大书法、声乐、剪纸、旗袍秀等“魅力娱乐”类课程的覆盖面。

上海农商银行所关注的,不只是老年人的晚霞红,还有孩子们的朝阳梦。“最近开学了,我家孩子的心还沉浸在暑期里,我担心不能很快适应新学期的学习节奏,但又不知道怎么有效地引导。”前不久,在崇明区东平镇党群服务中心举办的以“新学期新起点-帮助孩子调整心态”为主题的“心家园”家庭教育讲座后,一位妈妈如此说道,“今天听了指导讲座,我知道不仅要少唠叨减轻孩子的压力,营造温馨轻松的氛围,还要安排好课余生活的节奏,让孩子安心进入新学期。”

此外,“心家园”站点还将家庭教育指导、爱心暑托班、“小小金融家”等项目有机结合,通过“假币识别”“零花钱的秘密”“明智购物”等特色课程、健康服务、亲子互动等多种形式活动,引导少年儿童养成正确的金融理念和良好的消费观,陪伴他们快乐过暑假。在不少社区,“心家园”公益课堂已成为孩子们课外最期待的时光。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流动的“新就业群体”如何融入社区、获得便利生活,同样引起了上海农商银行的重视。依托“心家园”公益服务站,该行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了涵盖金融服务、健康关爱、生活咨询、法律援助等多元化服务,并定期开展就业培训、文化交流等活动。在黄浦区一处“心家园”公益服务站,贴心配备着为物流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从业者准备的茶水饮料、应急药箱、雨伞雨衣等物资,以备不时之需,“心家园”打造变身为户外工作者酷暑中的清凉驿站、寒冬里的温暖港湾。

爱满一座城:价值共生共长

从“尚德尚善”的情感链接,到“惠城惠民”的便利覆盖,从“至精至勤”的精准服务,再到“共愿共美”的城市共建——这一精神谱系,引领沪农商人主动走出柜台、深入街巷,以有温度的服务守护市民生活,成为“人民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温暖力量。而这种与城市共愿共美的理念,也延伸至文化体育等多个领域。

一直以来,上海农商银行始终积极助推城市发展,致力于文化体育事业的繁荣。在崇明根宝足球基地创业最艰难的时刻,农信社伸出了援手,为扎根在这里的上海足球事业担起一份责任,合计发放的2300万元贷款、执行的最优惠贷款执行基准利率,如及时春雨,填补了基地建设的资金缺口。

该行对女足事业的长期支持也尤为动人。2018年,正值上海女足经营困难时期,上海农商银行以“娘家人”的坚定姿态冠名支持球队,信任专业、执着守护,为“铿锵玫瑰”的重新绽放筑起坚实后盾。2022年女足亚洲杯,中国女足逆转夺冠、震撼世界。那支冠军队伍中,有7人来自上海农商银行女足——包括主帅水庆霞与多名核心队员。她们敢拼敢闯、永不言弃,正如这座城市的拼搏精神底色。

而上海农商银行的支持远不止于一线队伍。2023年,该行向上海市体育发展基金会首期捐赠200万元,设立“普陀女足专项基金”,用于青少年选材、体能训练与康复保障,从根源上夯实女足人才梯队。

上海农商银行的足球情怀并未囿于申城。2024年,正值对口援藏30周年,该行启动日喀则青少年足球“沪培”计划,捐赠150万元,在五个援藏县推进“强基、交流、赛事”三大行动。一批批足球装备跨越山河送抵高原,一所所中小学校从此有了自己的足球队,萨迦县中心小学更成功获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这不仅是援助,更是一场沪藏两城之间的双向奔赴。足球作为共同的语言,串联起黄浦江与雅鲁藏布江,也让雪域少年的梦想照进现实。

绿茵场上的奔跑,亦是城市精神的脉动;而无远弗届的公益善举,则让“金融向善”的温度超越赛场、跨越地域,真正与无数个体梦想相连。这不仅是一座城市、一家银行的成长故事,更是一场关于信念、坚持与温暖的宏大叙事。

价值共生,温暖相伴。走过廿载春秋,上海农商银行始终坚信:“好金融”不是只会赚钱的金融,而是越来越有格局和情怀的金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用金融之美点亮万家灯火,与客户、与伙伴、与城市共赴美好前程。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