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以估值为本,向价值而行:睿远基金李武的二十年投研蜕变之路

2025-09-10 16:50:37
金融界
金融界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从信用风险分析、大类资产配置再到以权益投资为主的多资产投资,一路走来,李武不断拓宽他的价值投资之路。身为睿远基金董事总经理、固收研究部总经理、投资经理的李武,有着超过20年的投研经历。他曾担任联合信用管理有限公司信贷评级事业部总经理、富国基金固

从信用风险分析、大类资产配置再到以权益投资为主的多资产投资,一路走来,李武不断拓宽他的价值投资之路。

身为睿远基金董事总经理、固收研究部总经理、投资经理的李武,有着超过20年的投研经历。他曾担任联合信用管理有限公司信贷评级事业部总经理、富国基金固定收益部副总监、东方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私募固定收益投资部总经理等职务;过往主要负责全国社保基金、大型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大型保险公司的受托资产组合管理。

多年债券投资管理经验,打磨了他自上而下的宏观视野和自下而上的研究能力。然而,过去几年宏观环境的剧变,让李武不断反思和迭代自己的投研框架,最终完成了从单一债券投资到股债多资产投资的华丽跨越。

他表示:"目前,我的重心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大类资产的配置,二是自下而上的权益投资,而我们的权益投资始终秉承长期价值投资理念和框架,无论是选股还是组合管理,都是如此。"

价值认知:从单一资产多资产的认知变迁

2019年7月,李武加入睿远基金,开启了他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折。就在前一年的2018年4月,《资管新规》正式印发。彼时的中国资本市场正处于变革的前夜——刚兑打破、利率下行,传统纯债投资模式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早期的投资实践中,他已经深刻体会到:随着经济从高速发展走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利率、低波动时代必将终结,纯债投资的票息收益空间不断收窄,原来性价比颇高的债券资产将更体现为多资产的配置价值。此外,纯债票息的收窄同时也意味着,债券对权益的对冲作用遭到削弱,资产配置将变得更加困难。

基于对这种市场趋势的前瞻性判断,李武毅然选择将重心转向混合资产配置和权益投资。"想要获得更高收益,就要愿意暴露风险。暴露风险无非是两个方向:要么是久期风险,要么是波动风险。我选择了暴露波动风险,转向权益投资。"李武坦言。

将目光投向权益市场,这既是时代变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个人能力的合理延伸和突破。

股和债虽然属于两个不同的资产大类,但在投资框架上依然有着诸多共同点。李武指出,无论是债券投资还是权益投资,核心都是自下而上的基本面分析框架。尽管债券对自上而下的宏观环境分析依赖更强,但由于宏观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权益投资对宏观分析的依赖也在加强,原来的债券投资思维对近几年的权益投资有很大帮助。

以高股息板块投资为例,李武分享了债券思维如何巧妙促进权益投资。"过去三年市场特别关注高股息、稳定分红类股票,这本质上是一种债券思维的延伸。高息分红股票投资要落地到个股上,依然离不开自下而上的公司基本面分析,这与原来债券投资的自下而上的信用风险分析尽管侧重点可能不同,但其实也有很多相通之处。"

从债到股的跨越,既映射出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环境巨变,也反映出李武本人对更高性价比投资结果的追求和对专业能力的持续精耕细作。

估值驱动:从高股息到全域投资的团队协作模式

在李武的投资版图中,价值投资绝不仅仅是一个静态的概念。"我们的价值投资领域绝不仅限于高股息板块,只要价格相对于价值中枢被低估了,其实都进入了一个价值投资的领域。"李武强调。

过去三年资本市场的低迷表现中,很多行业出现了明显的"价值坑"。李武对市场的理解和应对,更类似于通常所说的"逆向投资"——偏向关注逆周期的底部,或者在估值恐慌的时候果断出击。

"极度悲观情况下,跌幅巨大的成长行业也具有很强的价值属性。今年的创新药、去年三季度开始的港股互联网,之所以能涨这么多主要是因为以前的跌幅实在太大了。"李武深入解释道。

在个股选择上,李武坦言,会更加依赖团队协作的力量。"我们会结合宏观背景、产业政策、社会发展趋势等因素,判断某些行业是否处于底部区域,是否具备估值吸引力,最终落地到个股上,会更依靠研究团队合作。因为我毕竟做债出身,对有些行业理解还在持续加深的过程中,需要研究员支持,配合完成从宏观判断到个股选择的落地。"

正是这种开放包容的合作理念,让李武的投资视野得以不断拓展。现在由于前期市场大幅波动,加上投研团队合作更加紧密,他们的研究覆盖面显著扩大,开始密切跟踪周期、互联网、医药、消费、科技等多个板块。

选为王:在结构化行情中捕捉阿尔法机遇

随着行情演绎到3800点,李武对资本市场呈现出更加成熟的多维认知:

"过去几年,股票资产的性价比明显优于债券。港股和A股中有很多高息股估值低、分红稳定,股息率达7%-8%,性价比远高于票息在1%-2%的债券。到了今天,无论是港股市场还是A股市场,其实估值修复基本全部完成,部分行业甚至已经出现了过热的现象。"

2020年以来,中国经济结构呈现高度分化特征,即使是行业内部,也出现了巨大差异,资本市场已经进入"弱贝塔、强阿尔法"时代。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只要选对了行业,投资结果差异可能并不大;而现在,即使选对行业但没选对个股,投资结果也可能天差地别。

李武敏锐地指出,价值投资标的或大部分来自于各行各业的龙头,但是未来5-10年部分传统意义上的大白马会比行业里的其他企业好一点,但可能依然很难符合价值投资的严格标准。精选个股变得越来越重要。

李武进一步强调,必须抬高进入资产池的标准。在高度分化的经济环境下,投资标准自然要变得严苛一点,只保留真正具备长期成长能力和竞争优势的企业。

谈到对当前各个行业的看法,李武认为,市场分化极其严重。

周期、消费等传统的低估值领域,基本面没有明显好转,但涨幅滞后,估值没有出现过热现象。消费板块作为一个长期相对稳定、周期性偏弱的领域是价值投资的一个非常核心的板块。新消费是建立在新的社会背景和科技进步环境下的一种消费形态,未来将更重视这些代表社会结构变化的领域。

而以AI为代表的科技领域,涨幅非常惊人,但由于大部分还缺乏业绩验证,没有明显的估值保护,将对AI等前沿领域保持"观察但不盲从"的审慎态度。

面对市场风格轮动的严峻考验,李武特别强调产品设计与投资行为的匹配性:"三年封闭期帮助我们规避追涨杀跌的诱惑。"他坦言,在短期排名压力与长期价值创造的博弈中,负债端稳定性是践行投资理念的关键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对国内市场的深度关注,李武对海外市场也表现出极大兴趣。他表示,现阶段甚至未来较长时期内,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也是低利率市场环境;而美国则是科技、消费大国,处于高利率阶段,两国从经济周期、产业结构、竞争优势等角度考虑,两者有很强的互补性。"如果我们的国际视野能够拓得更宽一些,其实是对国内投资非常好的补充。"他相信,国际化或将是未来更充分应对宏观变化、提升投资视野的重要路径。

结语:在变化中坚守,在坚守中进化

回望李武二十年的投研历程,他的每一次转身都踏准了时代的节拍。这不仅是一个投资人的成长轨迹,更是中国资本市场变迁的生动注脚。

今天,像李武这样的投资人正在用自己的专业坚守和持续进化,为中国资本市场的成熟发展贡献着宝贵的力量。

真正的投资高手不是预测未来,而是在不确定性中找到确定性。在这条充满挑战与机遇的价值投资之路上,他仍在继续前行。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