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得四连阳之后,恒生科技指数今天大幅低开、陷入修整,让很多关注港股的朋友直呼机会来了。
事实上,低位进场港股科技股的时机确实已经来了:截至9月10日,恒生科技相对创业板指的40日收益率差和60日收益率差,均跌破5%分位点,并有回升迹象。
从均值回归的角度来看,每一次这两个收益率差触及5%的低分位,后一阶段都会迅速回升——也就是说,此时介入属于低位埋伏恒科的补涨机会,性价比很高。
不过从恒生科技的年内表现来看,我们会发现截至9月10日,恒生科技指数年内跑输港股科技指数约7个百分点。这是为何?
一方面是指数容量问题,港股科技汇聚50家港科巨头,是市场中唯一一只全面覆盖“中国科技十雄”的港科类指数。一方面在行业分布上,港股科技多了科技硬件、创新药等热门板块,更能捕捉最近港股科技的结构性机会。
近期伴随几项重大事件的催化,市场AI叙事重启,创新药、新能源车等科技主线景气度提升,港股比A股更聚焦科技成长属性。再加上美联储降息预期持续发酵,流动性宽松预期利好高成长性的港股科技板块,因此市场关注度明显提升。
热门两融标的港股科技50ETF(159750)跟踪港股科技指数,截至昨天收盘年内涨幅超过41%,可以T+0交易,玩法多样,今日回调或许是个不错的建仓时机。目前这个ETF规模已经连续10周保持增长,显示资金一直在“孜孜不倦”加仓,想要埋伏下一轮港股科技反弹机遇。
前十大信息显示,港股科技50ETF(159750)最新权重中“阿里+腾讯+小米+网易+京东+美团”总含量超过50%。目前南向资金已经连续14日净买入阿里,合计超334亿港元,“扫货”态势明显。
有人说今天港股科技龙头调整可能和阿里、美团“扫街大战”升级有关。
前两天阿里旗下高德突然发布“扫街榜”,直接叫板美团大众点评,号称基于真实用户行为、“永不商业化”,同时宣布发放10亿补贴拉拢线下商户;美团则闪电反击,重启“品质外卖”并发放2500万张消费券迎战,两者继续卡位本地生活未来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美团二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89%,其经营利润率从25.1%大幅收缩至5.7%,反映出在激烈竞争环境下,即便巨头也承压明显。这种时候,明确单压一家的风险正在变大——无论是美团的护城河深度,还是阿里新业务的变现能力,都尚存变数。
所以更稳妥的方式,依旧是借助指数化工具布局整个刚刚科技赛道,比如覆盖全面的港股科技50ETF(159750),更能把握板块整体的贝塔机会——“AI和数字化浪潮下,港股的科技资产仍是被低估的金矿。”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作者:ETF金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