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三大股指早盘持续走高,盘面上半导体“卷土重来”,海光信息大涨近19%冲击涨停,寒武纪涨近9%,中芯国际涨超6%,中科飞测、华海诚科涨逾4%,长川科技、京仪装备、拓荆科技、沪硅产业多股跟涨。
覆盖上述个股的半导体设备ETF(561980)早盘持续拉升,截至发文涨幅5.63%,成交额近8000万元。
隔夜美股方面,半导体股迎来反弹,费城半导体指数收涨2.38%,博通大涨9.77%,英伟达收涨3.85%,台积电、美光科技、超威半导体涨逾3%。
A股方面,自8月28日以来,半导体板块持续回调,半导体设备ETF(561980)标的指数区间跌幅超10%,短期板块存超跌反弹机会。
行业层面,AI需求的快速增长驱动全球半导体行业景气延续,根据美国半导体协会(SIA)统计,2025年1-7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约为4050亿美元,同比增长20.4%;其中中国大陆半导体销售额约为1135亿美元,同比增长11.1%。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WSTS)预计,2025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009亿美元,同比增长11.2%,亚太地区市场规模约为3706亿美元,同比增长9.8%。展望2026年,WSTS预测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至7607亿美元,同比增长8.5%。整体来看,AI已成为带动半导体产业规模扩张与区域市场共振的关键力量。
国内来看,在人工智能应用爆发式增长的推动下,本土芯片行业迎来发展机遇。中报数据显示,中证半导指数Q2营收同比增长21.28%,净利润同比增8.65%,整体仍保持复苏态势。
此外,国内半导体行业的并购整合案例显著增多,据wind不完全统计,截至9月10日,已有近20家半导体领域的上市公司公布了并购重组计划或进展,覆盖了晶圆代工、芯片设计、半导体设备、精密零部件等产业链的多个关键环节。并购重组加速,一方面将频发催化二级市场板块行情,另一方面行业公司也将通过资源整合寻求高质量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
展望下半年,东莞证券认为,人工智能需求仍然旺盛,内资晶圆厂先进制程扩产持续推进,而设备、材料、AI算力、存储等领域国产替代进程有望继续深化,龙头企业有望通过并购重组与H股上市加快资源整合,进一步增强综合竞争力。
资料显示,半导体设备ETF(561980)跟踪中证半导指数,该指数主要聚焦40只半导体设备、材料、设计等上/中游产业链公司,指数两高特征突出。
成份股集中度高:前五大权重占比近58%,前十大成份股占比超77%,覆盖寒武纪、中芯国际、海光信息、北方华创、华海清科等股,指数集中度相对较高。
行业分布集中度高:该指数更侧重上/中游设备、材料、设计等,合计占比约90%。从产业链角度看,半导体设备、材料、设计国产替代空间广阔,持续受到市场重视和产业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