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M1同比增速扩大至6.0%,M2同比增速维持在8.8%,二者剪刀差进一步收窄至2.8%,创近51个月新低水平。
拉长时间来看,本轮M1-M2剪刀差收窄起步于今年4月,在此期间,M2同比增速窄幅上升,M1同比增速则持续攀升,从1.5%一路增至6.0%,指向M1才是影响剪刀差的关键变量。
理论上, M1增速>M2增速,说明资金从 “沉淀的 M2” 转变为 “活跃的 M1”,是强活化信号,但当中需要考虑“被动转活期”的影响。
比如银行下调定期存款利率,企业觉得存定期不划算,于是把定期存款转成活期,恰好去年4月起禁止手工补息,于是涌现一批存款转移至理财的搬家潮,所以本轮M1-M2剪刀差收敛的背后的确有基数低的原因。
但更重要的一点是:非银存款增速持续高于存款增速。
8月新增存款20600亿元,其中新增居民存款仅为1100亿元,同比大降6000亿元;新增非银存款11800亿元,同比多增5500亿元。
7月新增存款5000亿,其中居民存款减少1.11万亿,7月非银存款激增2.14万亿元,创2015年有数据记录以来同期最高水平,同比多增1.39万亿元。
综合各大券商的观点来看,普遍共识是:存款搬家加速,权益市场可能是重要去处。
浙商证券指出,当前居民存款搬家仍处于起步阶段,7月呈现出存款非银化特征,8月呈现加速特征,股市回暖进一步驱动存款搬家。
华创证券指出,非银存款依旧是主要支撑,居民存款明显偏低于季节性,或部分体现权益上涨后居民存款搬家的影响,2023年为定期存款增长的“大年”,当前或为定期存款的集中到期高峰,权益市场情绪高涨或带动居民存款搬家形成证券活期存放款等。
银河证券指出,7月、8月两个月的金融数据显示居民存款搬家迹象初步显现,可能将主要去往股市等权益资产。
ETF进化论以往文章《刺激!午后深V大反攻》指出,“中基协7月货币基金规模增长3813亿元+理财规模增长1.8万亿元,还真能对上7月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增加2.14万亿元。”
也意味着6·23以来的行情,散户并非主要推动方,那8月情况如何?
8月开户数据继续如火如荼,8月上交所A股新开户265.03万户,环比7月增长逾三成,较去年8月大增约165%。
华西证券认为,265万户绝对规模虽不低,但与2024年10月的685万户存在明显差距,且不及2025年2-3月的284、307万户,8月居民资金入市速度可能并没有市场预期之快。
华创宏观此前指出,观察历史几轮大行情,开户增长倍数都超过2倍。最近的三次分别是2.1倍、2.1倍、3.7倍,预计后续开户数量可能仍会上行。(本次相比起点的192.4万户,倍数为1.38倍。)
理财市场同样是存款搬家的重要承接方。据媒体披露,8月有12家理财公司规模净增长,增幅达到2857亿元(正是这12家理财7月增幅约为1.8万亿元)。
由于中基协8月数据还未披露,以wind统计数据来观察公募基金市场8月的规模变化。
相比7月中基协数据,下图数据可以非常明显看出8月的变化,股票型基金、混合基金、债券基金双双呈现“份额、规模”双增长的积极变化,反倒是7月大幅增长的货币基金在8月遭“份额、规模”双缩的境遇。
(本文内容均为客观数据信息罗列,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8月,在指数基金的推动下,股票型基金份额净申购1087.93亿份,规模增长4855.4亿元;混合基金份额净申购97.18亿份、规模增长52.17亿元;债券基金份额净申购275.24亿份,规模增长7322.22亿元。
综合来看,全公募基金市场8月规模增长5716.63亿元+理财规模增长2857亿元。约等于8573.63亿元,与8月新增非银存款11800亿元相比,两者大致符合。
显然,相比7月,8月境内的公募权益市场新增成为居民存款搬家的承接方之一。
华西证券认为,考虑到7月A股流通市值占住户存款的比例为53%,距离前高2021年12月的72%仍有较大空间,且8月居民存款入市速度并不算快,可以推测居民存款或仍有入市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