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ta Markets 億匯每日新聞:IMF預警美國經濟暗藏危機,政策博弈加劇市場波動
美國內需降溫與消費信心受挫
長期以來,美國經濟憑藉旺盛的消費力和強勁的就業市場,在全球經濟版圖中保持領先地位。然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最新簡報中發出警告,過去幾年的“美國經濟韌性神話”正在出現裂痕。IMF發言人朱莉·科紮克(Julie Kozack)在9月11日的記者會上指出,美國國內需求呈現持續走弱趨勢,消費者信心和購買力明顯受限,家庭部門的開支意願逐漸下滑。這種疲軟不僅體現在零售和服務行業,也開始波及工業生產和房地產市場。
IMF分析認為,年初美國企業因擔心關稅加碼提前進口,曾短期推高經濟活動水準,但這種“搶跑式”行為只是掩蓋了需求降溫的真實情況。隨著庫存回補週期結束、消費支出趨於謹慎,美國經濟增長正面臨轉捩點。尤其是在高利率環境下,居民信貸成本增加、企業投資延緩,內需的疲軟信號更為突出。
通脹暗流正在積聚
特朗普政府實施的高關稅策略成為IMF關注的另一核心風險點。雖然美國當前通脹增速正逐步向美聯儲2%的中期目標靠近,但關稅政策的持續執行正在給物價走勢帶來上行壓力。IMF警告稱,進口商品成本的累積效應可能逐步傳導至消費端,對中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成本形成長期衝擊。
科紮克強調,政策制定者必須高度重視這一風險。關稅對供應鏈結構的扭曲以及對全球貿易環境的衝擊,或許會削弱美國的通脹治理成效。儘管短期內企業可能通過壓縮利潤率來吸收成本,但長期來看,消費品價格上漲的趨勢難以避免,這將進一步抑制消費熱情、削弱內需復蘇的可能性。IMF建議,美聯儲在貨幣政策調整中需綜合權衡價格壓力與經濟增長風險,避免在政策轉向中“誤傷”經濟基本盤。
就業數據修正揭示的潛在疲態
近期,美國勞工部對就業數據的大幅修正揭示了就業市場的脆弱性。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3月的12個月內,美國新增就業崗位較此前統計減少91.1萬個,這一下修幅度遠超歷史平均水準。IMF分析指出,這一現象與企業招聘策略趨於保守、經濟預期不確定性增加以及統計口徑調整等因素密切相關。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修正不僅令市場重新審視就業市場的實際健康狀況,也折射出美國經濟復蘇的“虛火”特徵。雖然失業率仍維持在4.3%左右,但更多分析師擔憂,未來隨著需求減弱,招聘規模可能繼續收縮,結構性失業問題或加劇社會壓力。
美聯儲面臨“走鋼絲”挑戰
根據9月11日的調查,絕大多數經濟學家預測美聯儲將在9月17日會議上將聯邦基金利率區間下調25個基點至4.00%-4.25%,這將是2025年的首次降息。摩根士丹利首席美國經濟學家邁克爾·蓋潘(Michael Gapen)指出,過去幾個月勞動力市場需求持續放緩,促使美聯儲更傾向於支持就業,而非繼續死守通脹指標。
一些分析師認為,若經濟數據持續惡化,美聯儲可能採取更大幅度的50個基點降息。調查顯示,60%的經濟學家預期到年底累計降息50個基點,而37%的人則預測全年降息總幅度或達到75個基點。與此同時,超過六成受訪者擔憂未來一年通脹和失業率可能雙雙攀升,形成“滯脹”格局。
其他數據、會議及事件概覽
IMF最新簡報指出,美國內需持續降溫,消費者信心和購買力受限,經濟增長出現轉折信號。
特朗普政府的高關稅政策被視為潛在通脹風險源,長期可能抑制消費並衝擊供應鏈穩定。
就業數據大幅下修暴露勞動力市場脆弱,新增崗位增速明顯放緩。
美聯儲預計在9月會議上啟動年內首次降息,但面臨通脹和失業雙重壓力。
(請注意: Moneta Markets 億匯資訊目前僅針對非中國大陸區域的華文投資機構和個人,且僅提供參考價值,不具備任何現實層面指導意義。)
#IMF警告 #內需降溫 #關稅通脹 #政策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