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鑫科技(03800.HK)于2025年9月16日发布公告称,拟通过配售47.36亿股新股份募集约54.46亿港元资金,每股认购价为1.15港元。此次募资将主要用于推进多晶硅产能结构性调整、强化硅烷气业务第二增长曲线,以及优化公司资本结构。作为全球光伏材料领域的龙头企业,协鑫科技此次资本动作被视为其在新能源产业链深化布局的重要举措。
聚焦供给侧改革:多晶硅产能结构性调整
当前全球光伏行业正处于技术迭代与产能优化的关键阶段。协鑫科技此次募资的65%资金将用于供给侧改革的资金储备,重点推进多晶硅产能的结构性调整。公司计划通过技术改造和产线升级,提升高纯度多晶硅的生产效率,同时淘汰落后产能,以适应市场对高效光伏材料的需求。
多晶硅作为光伏产业链的核心原材料,其品质直接影响下游电池组件的转换效率。协鑫科技在公告中强调,此次产能调整将聚焦于提升N型硅片等高附加值产品的供应能力,以满足TOPCon、BC电池等先进技术路线的需求。这一战略与行业向高效电池转型的趋势高度契合,有望进一步巩固公司在光伏材料领域的领先地位。
此外,产能调整还将结合区域市场需求进行优化。公司计划在新疆、内蒙古等低成本能源区域扩大产能布局,同时加强海外生产基地的供应链韧性,以应对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通过结构性调整,协鑫科技的目标是将多晶硅生产成本控制在行业第一梯队,增强市场竞争力。
强化第二增长曲线:硅烷气业务全球替代加速
硅烷气作为半导体、显示面板、锂电池等高端制造领域的关键材料,正成为协鑫科技重点发力的第二增长曲线。此次募资中,公司明确将部分资金用于扩大硅烷气产能,目标是实现全球市场份额的快速替代。目前,协鑫科技已建成全球最大的硅烷气生产基地,年产能超过5000吨,占据国内市场份额的60%以上。
在半导体领域,硅烷气是集成电路制造中沉积氮化硅、氧化硅薄膜的核心原料。随着全球半导体产业向先进制程升级,对高纯度硅烷气的需求持续攀升。协鑫科技通过自主研发的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已将产品纯度提升至99.9999%以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成功进入台积电、三星电子等头部厂商的供应链。
在新能源领域,硅烷气的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宽。TOPCon电池向BC电池转型过程中,硅烷气在钝化层制备中的用量显著增加;固态及半固态锂电池的研发亦需大量硅烷气作为负极材料粘合剂。协鑫科技通过技术攻关,已实现硅烷气在锂电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并与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达成战略合作。这一业务线的多元化布局,为公司打开了千亿级市场规模的增长空间。
资本结构优化与市场信心提振
此次配售的另一重要目标是优化资本结构。根据公告,募资中约35%的资金将用于偿还现有贷款及补充营运资金。截至2025年上半年,协鑫科技的资产负债率约为58%,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通过债务置换和短期负债清理,公司有望将负债率降至50%以下,从而降低财务成本,提升盈利空间。
市场对此次配售的反应呈现分化。一方面,认购方无极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的参与为交易注入信心。该机构由资深投资人Tony Chin创立,在新能源领域有丰富的投资经验,其双总部设于中国香港和阿布扎比,具备跨境资源整合能力。另一方面,配售价格较公告前收盘价1.26港元折让约8.73%,引发部分投资者对短期股价承压的担忧。
从长期视角看,此次募资有助于协鑫科技把握行业技术变革窗口期。海通国际作为配售代理,在路演中强调公司“产能优化+技术升级+财务稳健”的三重逻辑。多家投行近期给予协鑫科技“买入”评级,目标价中位数达1.61港元,较当前股价存在约25%的上涨空间。若硅烷气业务放量及多晶硅成本优势兑现,公司估值有望进入新一轮上行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