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国内资本市场正稳步迈向国际化,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不断推进市场、产品和机构双向开放,有力地促进了资本市场发展和金融稳定。
秉持着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投资理念,许多人把目标瞄准了海外市场。其中港股与迭创新高的A股相比,虽整体反弹幅度不如A股强劲,但得益于其价值属性,因此资金加仓力度却不降反增。 南向年内更是豪掷万亿,显示出全球投资者特别是中国投资者对于港股市上涨逻辑正在持续增强。
南向年内豪掷万亿布局港股
数据来源:Wind 截至2025.09.15
场内布局港股市场主要有两大类ETF。其一为跨境型,也就是我们熟悉的QDII产品,其数量已超170只,且大多数支持T+0,也是大家最为熟悉的布局港股的产品。
其二也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第二种产品——互联互通港股ETF(下文简称港股通ETF),其属于比较小众的赛道,目前数量仅为17只。
2022年7月4日,ETF正式被纳入港股通交易,ETF港股通也为内地投资者“出海”配置,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多样化的工具。历经了3年多发展,ETF港股通规模合计近350亿元。
从管理产品的公司来看,都属于注册在香港或者境外,比如华夏基金(香港)、易方达资管(香港)、贝莱德资管(北亚)、南方东英资管、恒生投资管理等。
场内17支港股通ETF一览
数据来源:Wind 截至:2025.09.15
跨境ETF与港股通ETF傻傻分不清?
那为何投资者放着170多支的QDII基金不买,要买港股通ETF呢?那肯定是有道理的。
首先就是费用上的优势,大家都知道QDII基金涉及费率转换,研发投入、额度稀缺等多方面因素,因此费用相对是较贵的。相对而言港股通ETF就亲民很多,以盈富基金为例,低至万4的管理费为长期投资提供了便利。
其次,其无需QDII额度即可配置,也省去了部分基金限额的困扰。加上其交易跟随港股,每天可多一个半小时交易时间,能更好捕捉A股收盘后的增量行情,同时还可规避传统ETF升贴水导致的净值核算滞后问题。
因此对于想投资港股的投资者而言,不用紧盯着QDII基金,不妨也可以吧目光放在港股通ETF上。
当下港股通ETF 量价齐升!
目前AH溢价向下趋势不减,驱动资金南下寻找补涨机会。而ETF港股通在港股的投资便利性,一定程度上可转化为业绩优势。从业绩端看17支港股通ETF均在年内取得超20%的收益,基本都跑赢了跟踪同一标的的A股指数。
其中作为唯一一支行业类港股通ETF基金,华夏恒生生科ETF(3069.HK)由于其港股创新药含量和纯度较高,在这波创新药主导的行情中,整体表现出众。年内收益超过100%,超额收益明显。
而从恒生指数(HSI)基础上衍生而来的恒指ESG增强指数,也凭借其显著降低投资组合风险的ESG投资策略,在短期内(今年年内)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而华夏恒指ESG(03403.HK)、易方达恒指ESG(03039.HK)收益更是接近40%,超过了同期恒指ESG增强36.49%的收益率。也显示出这两家公司优秀的基金管理能力与明锐的市场嗅觉。
17支港股通ETF收益率情况
数据来源:Wind 截至:2025.09.15
而从规模上看,近期港股通ETF更是暗流涌动。南方东英旗下的恒生科技指数ETF(3033.HK)份额达到102.19亿份,市占率超80%,成为香港资本市场史上首只已发行份额突破100亿份的ETF。
从日换手率来看,南方东英恒生科技(3033.HK)、恒生中国企业(2828.HK)、恒生盈富(2800.HK)成交量较活跃
整体来看,香港ETF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市场生态,一批恒生科技指数的杠杆或反向ETF受到投资者的青睐。在AI革命、科企出海以及地缘避险需求三重动能驱动下,恒生科技指数正迎来新一轮的价值重估周期,吸引全球投资人的目光。
17支港股通ETF年内资金流入情况
数据来源:Wind 截至:2025.09.15
此外,近期机构人士仍看好港股市场。华鑫证券表示,在南向资金持续不断流入、美国新一轮降息周期有望启动的背景下,港股9月或迎内外资共振,而外部流动性敏感、此前受压制较多的恒生科技则有望迎来“补涨”行情。此外,反内卷政策不断推进,叠加阿里巴巴财报超预期、AI大模型快速迭代,恒生科技有望从“外卖内卷”回归AI叙事。
招商证券指出,从中期来看,在资金面主导的市场中,流动性改善对股价的推动作用往往大于基本面或盈利指标。在板块轮动的背景下,港股互联网行业具备补涨机会。就长期而言,科技产业是未来中国新经济的增长引擎。并且,科技行业受宏观经济周期影响较小,长期配置价值仍然很高。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有连云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