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饮料行业的半年报大考中,一道鲜明的分水岭已经形成,14家主流饮品上市企业(含A股和港股)中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愈发明显。康师傅饮品以263.59亿元营收居首;农夫山泉以256.22亿元总营收和76.22亿元净利润实现双位数增长;东鹏饮料则以36.37%的营收增速和37.22%的净利增幅成为增速最快的企业。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养元饮品、维维股份、承德露露等植物蛋白饮料企业营收未实现增长,呈现明显的结构性分化。
头部阵营:规模壁垒与盈利能力的双重博弈
康师傅、农夫山泉、东鹏饮料分别以不同策略巩固头部地位。康师傅控股的饮品业务包括即饮茶、碳酸饮料、果汁、包装水等。饮品业务整体收入为263.59亿元,占集团总收益65.7%。上半年,其通过原材料成本优化和产品创新维持盈利能力,其饮品毛利率提升2.5个百分点至37.7%,带动股东应占溢利增长19.7%至13.35亿元。
农夫山泉则凭借无糖茶和包装水双轮驱动,上半年实现营收256.22亿元,同比增长15.6%,净利润76.22亿元,同比增长22.1%。茶饮料业务首次在半年内突破百亿,达100.89亿元,同比增长19.7%,超越包装水业务(94.43亿元),成为公司最大收入来源。值得注意的是,农夫山泉并未止步于无糖茶的成功,而是通过持续创新拓展茶饮版图。今年上半年,农夫山泉推出主打"100%真茶萃取"的中高端有糖茶"冰茶"系列,直指康师傅、统一长期主导的传统茶饮市场,这一举措使得茶饮料江湖的格局从过去的"康统争锋"转变为"康农争霸"。
东鹏饮料的爆发式增长则源于能量饮料和电解质水的双引擎,上半年营收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达107.37亿元,同比增长36.37%,增速在行业内遥遥领先。此外,统一中控、王老吉等企业也交出了不错的答卷,净利润增速分别达到33.2%和15.8%。
头部企业的竞争已从单纯规模扩张转向效率提升和品类创新。康师傅推出低糖冰红茶和风味新品,强化年轻消费群体黏性;农夫山泉将茶饮毛利率提升至行业领先的60%,构建技术壁垒;东鹏饮料则以电解质水切入细分场景,从健身房到园全面渗透。三家企业的共同特征是:核心单品贡献稳定现金流,同时通过高毛利新品拓展增量市场。
细分赛道竞逐:功能饮料与无糖茶领跑市场
从产品类别来看,功能饮料与无糖茶成为上半年增长最为亮眼的两大品类。
功能饮料方面,东鹏饮料电解质水"补水啦"上半年实现营收14.93亿元,同比增长213.7%,成为继能量饮料之后的第二增长曲线。可口可乐旗下功能饮料"魔爪"同样表现不俗,销量同比增长接近五成。
无糖茶领域,农夫山泉的"东方树叶"独占鳌头,统一茶饮料营收50.68亿元,同比增长9.1%,占饮品业务近半。康师傅也积极推出减糖50%的低糖高纤冰红茶新品,试图在健康化浪潮中保持竞争力。
相比之下,植物蛋白饮料企业普遍面临挑战。养元饮品、维维股份、承德露露的营业增速不理想,主要源于消费代际更迭:年轻群体更倾向选择低糖、功能性或即饮产品,企业也试图通过新品突围,如承德露露推出气泡水和养生水。
第二曲线拉动增长,细分赛道藏机遇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培育第二增长曲线已成为饮料企业的生存之道。
香飘飘的转型之路颇具代表性。作为杯装奶茶的开创者,香飘飘近年来面临即饮奶茶、新式茶饮的强力冲击。面对挑战,其积极发展即饮业务,上半年即饮业务营收5.91亿元,同比增长8.03%,收入占比首次超越冲泡业务,达到58.27%。数据显示,香飘飘即饮业务 2022-2024 年营收分别为 6.38 亿、9.01 亿、9.73 亿元,已实现连续三年增长。
此外,多家企业积极拓展渠道,寻求新的增长机会。欢乐家在财报中提到,零食专营连锁渠道实现收入8782.08万元,水果罐头和椰子汁饮料进入部分头部及中腰部零食专营门店,实现稳定销售。均瑶健康积极布局罗森、奥乐齐等新零售渠道,推动功能性乳饮品覆盖华东地区2700家罗森便利店及上海70家奥乐齐超市。承德露露也在积极突破单一品类依赖,推出露露植本养生水、LOLO汽心引力气泡水等新产品,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
与此同时,农夫山泉、统一等巨头也通过山姆会员店等高端渠道的定制化产品,实现业绩增长。这些案例表明,在传统渠道增长乏力的背景下,新兴渠道正成为企业争夺的新战场。
展望未来,中国饮料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随着消费升级和健康意识提升,无糖、低糖、功能性饮料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另一方面,市场竞争加剧、原材料成本波动、消费者需求多变等因素也给企业带来不小挑战。对于农夫山泉等头部企业而言,如何在保持现有优势的同时,持续创新、拓展新品类、开发新渠道,将是决定未来发展的关键。对于处于追赶位置的企业,则需要找准市场定位,聚焦细分领域,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