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的深圳迅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再度引发资本市场关注。作为中国实时数据基础设施及分析解决方案领域的重要参与者,该公司此次递交招股书已是自2024年3月以来的第三次尝试,独家保荐人为国泰君安国际。这一持续的上市努力背后,是迅策科技在中国实时数据基础设施及分析市场的独特定位与业务表现。
在中国实时数据基础设施及分析市场中,迅策科技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根据招股书披露,按2024年收入计,公司在整体市场中排名第四,市场份额为3.4%。而在资产管理这一细分领域,其表现更为突出,位居实时数据基础设施及分析市场第一位,市场份额达到11.6%。这一市场地位得益于其核心产品——实时数据基础设施,一个云原生的统一数据平台,能够在数毫秒至数秒内收集、清理、管理、分析及治理来自多个来源的异构数据。
迅策科技的商业模式主要围绕为全行业企业提供实时信息技术解决方案,其中战略重点聚焦于资产管理人。公司的解决方案通过模块化架构,由超过300个模块构成七大解决方案,帮助资产管理人优化其资产管理生命周期的各个方面,包括投资组合监控、订单执行、估值、风险管理及合规等环节。在收入模式上,公司采用定制化定价模型,主要分为订阅模式与交易模式两种,依据数据量、处理速度等因素对模块定价。
财务数据显示出公司业务发展的复杂图景。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从2.88亿元增长至6.32亿元人民币,呈现稳步上升趋势。然而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为1.98亿元,同比出现30.0%的下滑。在盈利方面,公司持续处于亏损状态,2022年至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9651.2万元、-6339.1万元和-9784.5万元人民币,而2025年上半年亏损进一步扩大至1.08亿元,净亏损率高达54.6%。毛利率方面,从2022年的78.0%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66.7%,反映出业务扩张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成本压力。
客户结构的变化显示出公司业务拓展的新动向。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资产管理行业收入占比从74.4%降至47.3%,而多元化行业收入占比则从25.6%升至52.7%。这种行业收入结构的变化表明公司正在积极拓展资产管理以外的业务领域。
迅策科技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多重挑战。持续亏损是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尤其是在2025年上半年亏损加剧的背景下。此外,公司所处的实时数据基础设施及分析市场竞争激烈,尤其是在资产管理行业领域,面临着价格压力及快速的技术发展挑战。收入模式的变化也带来新的考量,交易模式收入占比在2024年1-3月已达59.2%,这种需要更多定制的模式可能导致成本上升,进而影响盈利能力。
迅策科技在招股书中表示,通过持续提升公司的技术能力,相信能够于可见将来为不同行业的数字化打造引人注目的实时数据基础设施。随着实时数据基础设施及分析市场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公司将继续投资于技术及解决方案。第三次递表港交所的迅策科技,其上市进程与未来发展态势,值得市场持续关注。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有连云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