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周五,A股新突破!国产“英伟达”上会!

2025-09-24 12:30:50
金融界
金融界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最近国产芯片领域最大的消息,莫过于摩尔线程即将IPO上会了。上交所此前披露,上市审核委员会定于9月26日召开2025年第40次审议会议,核心议题为摩尔线程智能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发事项。这家成立仅五年的国产GPU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首次系统披露了其“全

最近国产芯片领域最大的消息,莫过于摩尔线程即将IPO上会了。上交所此前披露,上市审核委员会定于9月26日召开2025年第40次审议会议,核心议题为摩尔线程智能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发事项。这家成立仅五年的国产GPU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首次系统披露了其“全功能GPU+万卡集群”技术版图、商业化进展,向资本市场亮出“国产英伟达”的野心。

英伟达走出来的创始人

2020年创建摩尔线程的张建中,此前就曾在英伟达工作过多年,而且担任过英伟达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核心要职,在英伟达的时候,他带领团队成功开拓并建立了GPU在中国的完整生态系统,把中国市场打造成了英伟达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此外,担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核心技术骨干且为联合创始人的张钰勃,同样是来自英伟达,曾任英伟达GPU架构师。另外三位核心技术人员马凤翔(芯片研发部总经理)、杨上山(副总经理)和王华(云计算与AI事业部总经理)也曾在国内外多家知名芯片企业任职。其中,马凤翔曾任中星微资深芯片设计经理、地平线芯片研发总监;杨上山曾任爱立信软件工程师、英伟达GPU架构师;王华曾任威睿中国高级研发经理、华为云网络高级专家、深信服CTO。

“全能”GPU企业,挑战英伟达

摩尔线程自2020年成立以来,便专注于GPU芯片及相关产品的研发、设计和销售。其业务核心是基于自主研发的MUSA(Moore Threads Unified System Architecture)统一系统架构,构建覆盖AI智算、高性能计算、图形渲染、计算虚拟化、智能媒体等多应用领域的多元计算加速产品矩阵。

公司与国际龙头企业及国内重点企业等在市场竞争方面的比对情况:

与其他一些公司专注于AI计算(如寒武纪)或图形渲染(如景嘉微)不同,摩尔线程明确其产品为全功能GPU。并且提供从板卡、一体机到集群设备的完整硬件解决方案,而非仅仅销售芯片。

其产品设计覆盖云端(AI智算集群)、边缘端和终端(桌面级图形加速、端侧智能设备) 的全场景应用这模仿了行业龙头的战略,野心较大。

同时,摩尔线程选择了一条最具挑战但也最具潜力的路线——依托自研的MUSA架构。这不同于海光信息基于x86/DCU的授权模式。它不仅是在做硬件,更是在努力构建一个包括软件、开发工具、行业应用在内的完整生态系统,这是与英伟达(CUDA生态)竞争的核心所在

公司的产品线层次清晰,服务于不同市场:

AI智算产品:包括AI训练卡(如MTTS4000/S5000)、推理卡、AI超节点服务器及夸娥(KUAE)智算集群,旨在满足从大模型预训练、推理部署到GPU云服务的全场景需求,是公司冲击高端市场的利器。

专业及桌面级图形加速产品:如MTTS3000/S2000(专业领域)和S80/S70(消费级),广泛应用于数字孪生、工业设计、地理信息系统以及PC游戏和办公场景,实现了对国内外主流操作系统和CPU平台的兼容。

智能SoC类产品:如“长江”系列,集成了“GPU+CPU+NPU+VPU”等异构算力单元,面向AIPC、边缘计算、智能汽车等广阔市场,形成“云-边-端”一体化解决方案。

核心技术与优势:全栈自研,构建生态

GPU 生态系统由上层算法库、中层接口、驱动程序、编译器和底层硬件架构等构成。主要的研发挑战集中在 GPU 硬件架构和通用计算软件生态系统上。在软件生态系统中,GPU厂商需要长期投入开发IP和软件堆栈,以构建完整的开发者生态。在全球范围内,仅有少数几家公司构建了完整的软件生态系统。

(图片来源:摩尔线程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招股说明书(上会稿))

摩尔线程的核心技术优势是其冲击市场的最大底气,主要体现在架构创新、生态兼容与系统级能力三个方面。

1. 摩尔线程全功能GPU架构创新

与传统仅专注于AI计算(GPGPU)或图形渲染的GPU不同,摩尔线程坚持“全功能GPU”路线。其MUSA架构在一颗芯片上同时集成AI计算、图形渲染、科学计算/物理仿真、视频编解码等多种引擎,实现了功能完备性和精度完整性(支持从FP64到INT8的多种计算精度)。这种架构在面对AI+图形融合的未来应用(如自动驾驶仿真、元宇宙、数字孪生)时,具有显著的效率和兼容性优势。

(图片来源:摩尔线程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招股说明书(上会稿))

2. 软件生态与兼容性:

芯片的成功离不开生态。国产GPU的主要策略就是先兼容英伟达CUDA生态,把用户迁移成本尽量降低。摩尔线程在软件层面投入巨大,不但兼容英伟达CUDA,其MUSA软件栈支持PyTorch、百度PaddlePaddle等主流AI框架,并兼容国际主流GPU生态。公司依托 MUSA 架构构建了完整的软硬件生态系统

公司提供的MUSIFY自动化移植工具,能大幅降低开发者将现有应用从其他平台迁移至MUSA平台的成本和周期,这是打破现有生态垄断的关键一步。摩尔线程CTO张钰勃今年在接受采访时称,“开发者移植到夸娥集群上,几乎不需要修改代码,迁移成本接近0,可以在数小时之内完成迁移。”

3. 系统级智算集群能力:

不止于单芯片,摩尔线程展示了强大的系统级设计与交付能力。其夸娥(KUAE)智算集群可扩展至万卡规模,采用先进的网络架构和调度系统,支持超大参数模型(如千亿级)的预训练,为公司切入大型互联网企业、智算中心市场提供了强有力的解决方案。

市场与竞争格局:在巨擘林立,空间无限

全球GPU市场目前由英伟达(NVIDIA)和AMD主导,其中英伟达独占54%份额。然而,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地缘政治因素正为中国企业创造历史性机遇。

巨大市场空间:据招股书引用的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中国AI计算加速芯片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1,425亿元激增至2029年的13,36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3.7%。其中,GPU是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份额预计从2024年的69.9%提升至2029年的77.3%。

国产化替代需求:近年来,国际高端GPU芯片出口受到限制,使得国内市场对国产自主可控的GPU解决方案需求迫切。摩尔线程与国内其他GPU企业(如海光信息、寒武纪、景嘉微等)共同肩负着国产替代的使命,但技术路径和产品侧重点各异。国内市场“一超多强”,作为国内极少数具备“全功能GPU+万卡集群”交付能力的企业,已在政务云、运营商、高校等多个场景实现0到1的突破。

财务:营收高速增长,研发投入彰显决心

尽管处于高投入的芯片设计行业,摩尔线程的财务数据仍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

营收跨越式增长:报告期内(2022-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从4,608.83万元迅猛增长至43,845.95万元,2024年营收同比增幅高达253.5%,2025年上半年营收已达70,176.19万元。这印证了其产品商业化落地取得显著进展。

研发投入巨大:作为技术驱动型公司,摩尔线程持续重金投入研发。2022年至2024年,累计研发投入超过38亿元,2024年研发费用率达309.88%。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拥有873名研发人员,占比77.81%,其中超75%为硕士及以上学历,构建了深厚的技术人才储备。

结语

摩尔线程的科创板征程,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上市故事,更是中国在高端芯片领域自主创新和产业突围的一个缩影。在“AI+”时代带来的算力井喷和国产化替代的双重驱动下,摩尔线程凭借其全栈技术能力、全功能产品矩阵和前瞻性的生态策略,已在国内GPU市场占据了重要一席。成功上市将为其注入强劲的资本动力,助力其在技术与市场的双重“战场”上,与国际巨头同台竞技,奔赴“万卡集群”的广阔未来,为中国数字经济打造坚实的算力基座。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