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文化科技融合,既是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职,更是金融机构抢占未来赛道、实现自身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9月24日,北京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霍学文在2025北京文化论坛文化产业投资人大会上表示,北京银行将积极拥抱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浪潮,以金融为纽带,从战略、模式、生态三大维度协同发力,助力文化新质生产力企业实现跨越发展与转型升级。
活动现场,北京银行正式发布“金融支持文化新质生产力行动计划”。该计划作为北京银行文化金融未来五年的行动指南,将重点围绕数字内容、人工智能、媒体融合等前沿产业,通过加强深度研究、提供专业服务、持续深耕布局,打造文化金融行业细分领域服务矩阵。计划突破单一项目限制,聚焦企业综合资质,致力于培育一批文化新质生产力领军企业。
本次大会还聚焦文化科技、文化消费、文化旅游等核心领域,邀请多家优质企业代表进行路演推介与新产品发布,集中展现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文化产业链各环节的应用落地成果,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实践参考。
作为国内文化金融领域的先行者,北京银行在长期服务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已逐步锻造出四大核心优势,为此次行动计划的落地奠定坚实基础。
在“发现价值”方面,北京银行早在2006年便将文化金融纳入全行战略,是国内最早实现文化产业系统化服务的金融机构之一。截至目前,该行累计为16000余户文创企业提供信贷支持超6000亿元,稳居北京文化金融市场份额首位。2022年12月,该行率先提出“打造专精特新第一行”目标,掀起金融服务专精特新企业的市场热潮,累计服务超2.7万家国家级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超1200亿元,形成同业领先优势。
在“推陈出新”层面,北京银行持续丰富文化金融产品体系,先后推出“文旅e贷”“文化领军贷”“剧影e贷”等专属产品,通过“数字风控+场景融合”双轮驱动,构建内容价值发现与金融创新协同新范式;打造“领航e贷”爆款产品专项服务专精特新企业,构筑“统e融”线上产品统一入口,大幅提升信贷服务质效;在文化科技融合领域,推出“添翼计划”“新影擎计划”,从股债联动、新质生产力赋能等维度,推动文化产业技术升级与创新转型。
“专业服务”能力上,北京银行建立并持续优化“文创专营支行、文创特色支行、综合支行”相互补充的服务网点布局。其中,雍和、国家文创实验区、前门3家文创专营支行,分别定向服务北京东城区、朝阳区、西城区,通过联动文化园区、科技孵化器等机构搭建合作平台,推动服务前置化、触达精准化,形成金融与产业协同的立体服务格局。自2017年挂牌以来,三家文创专营支行累计为800余户企业放款超140亿元。
在“陪伴成长”方面,北京银行坚持做好个人、企业两个全生命周期服务。面向个人,提供贯通“儿童金融、成长金融、创业金融、人才金融、家庭金融、财富金融、养老金融”的服务链条,构建“人-家-企”一体化服务模式;面向企业,构建分层分类的全生命周期培育模式,根据企业不同特点与金融需求,为其提供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上市期、腾飞期等不同阶段的全产品、全流程、全方位阶梯式与陪伴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