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基协数据显示,2025年8月公募基金市场继续增长,总规模首次突破36万亿元大关,较7月的35.08万亿元增长1.18万亿元,增幅3.36%。这是年内第五次创历史新高,主要得益于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的爆发式增长,叠加货币基金和跨境基金的稳健扩容。
具体来看:
股票基金8月规模5.55万亿元,环比6月增长6280.69亿元,增幅12.76%。份额变化较7月的3.44万亿份增加796.68亿份,增幅2.32%。
混合基金8月规模4.16万亿元,环比变化3327.04亿元,增幅8.69%。份额较7月的3.00万亿份减少450.09亿份,降幅1.50%。
货币基金8月规模14.81万亿元,环比变化1963.49亿元,增幅1.34%。份额较7月的14.61万亿份增加1904.18亿份,增幅1.30%。
债券基金8月规模7.21万亿元,环比减少285.05亿元,降幅0.39%。份额较7月的5.95万亿份减少951.47亿份,降幅1.62%。
跨境基金(QDII)8月规模7973.17亿元,环比增长672.73亿元,增幅9.21%。份额较7月的5977.57亿份增加516.51亿份,增幅8.64%。
继6月小幅增加近百亿份额后,混合基金连续两个月遭遇资金赎回,期内股市连续上涨,8月混合基金大幅净赎回450亿份,7月净赎回370亿份,继两个月合计净赎回820亿份。
而在这两个月内,混合基金产品数量合计增加28只,可想而知存量产品持续遭遇资金回本赎回。
股债跷跷板效应显著,资金从债市转向权益市场,8月债券基金净赎回规模达951亿份,相比7月净赎回1944亿份有所收敛。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至1.75%,导致存量债券基金净值下跌约0.8%。
非银存款是除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等存款类机构外,证券、保险、信托、基金、金融租赁和期货公司等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放在银行体系的资金,存款主体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资金来源涵盖客户资金存款、保户储蓄及投资款、资产托管、交易结算、同业拆借、保证金等。
2025年非银存款规模扩张更加明显。前八个月,非银存款累计增加5.87万亿元,占同期人民币存款增量的28.63%;其中2月和7月,非银存款单月分别增加2.83万亿元和2.14万亿元,处于历史新高水平;2025年8月,非银存款新增1.18万亿元,虽环比减少,但同比仍多增0.55万亿元。
7月,居民存款减少1.1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多减少了7,800亿元;8月,居民存款仅新增1,100亿元,同比少增6,000亿元。这种“一增一减”的资金流动格局,表明居民储蓄正在向非银金融机构转移。
非银存款变动,直接反映金融体系内资金流动情况,也映射出市场利率变动、投资倾向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