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ta Markets 億匯每日新聞:歐盟與美國關稅新格局,政策升級、增長承壓與全球鏈重塑
歐盟和美國關稅政策進入新階段
自2025年下半年起,歐美之間的貿易框架逐漸成形。7月達成的貿易協定及後續的框架協議,為歐洲製造商提供了更明確的關稅適用規則:對大多數非敏感商品統一徵收15%的最惠國稅率;而鋼鐵、鋁、銅等戰略性金屬則面臨高達50%的懲罰性關稅。作為交換,歐盟同意取消工業品關稅,並在2028年前大量採購美國能源,同時推動對美投資。
今年8月,美國將407種鋁鋼組件納入50%關稅清單;9月初公佈普惠關稅豁免後,總統特朗普又在9月25日宣佈自10月起對醫藥產品徵收100%關稅。更具不確定性的因素是,美國最高法院將於11月5日裁定依據《1977年國際經濟緊急權力法》加征關稅的合法性。這意味著,即便企業已有更清晰的名錄與稅率表,政策的變動性仍未減弱,合規難度依舊高企。
歐盟各國有效稅率大幅飆升
新關稅體系的衝擊並非均勻分佈。受惠於醫藥產品豁免,愛爾蘭的加稅幅度預計僅約10.5個百分點;而對其他成員國,特別是以金屬製品為出口支柱的經濟體,影響要大得多。全球貿易預警數據顯示,歐盟整體貿易加權有效關稅率將從2024年的1.2%飆升至19.6%,增幅達到18.4個百分點,顯著高於歐洲央行宏觀預測所用的13.1%。這表明當前的政策環境比官方假設更為嚴苛,也加大了對出口導向型經濟體的壓力。
關稅長期維持高位幾乎已成市場共識。它不僅是美國彌補財政赤字的重要來源,也已成為達成政治目標的靈活工具。除現行措施外,美國仍可通過其他法律框架迅速恢復臨時關稅並延長實施週期,因此,即便特朗普政府不再進一步升級現有措施,歐盟採取報復性反制的概率也被認為極低。
關稅衝擊或拖累歐盟經濟增長
從直接經濟敞口看,美國市場占歐盟GDP約1.9%,在平均18%的有效稅率衝擊下,兩年內或將拖累歐盟經濟約0.33%。這一結果與市場年初預測大體一致,但背後的驅動因素已發生變化——原本設想的“25%高關稅+歐元小幅貶值”並未完全實現,反而出現了歐元年初以來約15%的升值。
然而,研究顯示匯率變動對進口價格的傳導有限。由於美國進口多以美元計價,匯率波動只有約22%最終會反映在國內物價中,因此這輪歐元升值並不足以抵消關稅帶來的價格上行壓力。整體而言,匯率對沖效果弱於預期,使得歐盟經濟的關稅損失幾乎沒有減輕。
全球價值鏈重塑放大衝擊
表面上看,0.3%的GDP損失似乎溫和,但一旦考慮全球供應鏈和信心效應,衝擊可能被顯著放大。關稅引發的不確定性會干擾生產決策,導致投資推遲、就業承壓、消費趨弱,還可能迫使企業重組供應鏈。對加拿大、墨西哥等國的加稅同樣在重塑全球貿易流向,間接削弱歐洲出口品需求並波及本土產出。
長期來看,若政策不確定性持續、企業投資信心受挫,關稅帶來的經濟損失可能擴大到0.86%甚至更高。為降低風險,歐盟必須加快尋找替代性貿易管道,包括推動內部市場一體化、簽訂更多對外自貿協定。近期與印尼的協議簽署以及與印度的談判進展,正體現出歐盟試圖在複雜的全球貿易格局中分散風險。
其他數據、會議及事件概覽
歐美自2025年下半年起逐步建立新的貿易框架,美國對鋼鐵、鋁、銅等戰略金屬施加高額關稅,歐盟則取消部分工業品關稅並擴大能源採購與投資。
新關稅體系導致歐盟貿易加權有效稅率從1.2%飆升至19.6%,遠高於官方預。
高關稅直接拖累歐盟經濟,稅負衝擊預計兩年內削減歐盟GDP約0.33%。
全球價值鏈重組與不確定性放大了關稅的長期風險,歐盟正加快開拓替代性貿易管道以緩解潛在經濟損失。
(請注意: Moneta Markets 億匯資訊目前僅針對非中國大陸區域的華文投資機構和個人,且僅提供參考價值,不具備任何現實層面指導意義。)
#預算僵局 #白宮裁員 #舒默強硬 #政府停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