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AMD×OpenAI:一场对赌,也是一次押注

2025-10-08 13:50:57
老虎证券
老虎证券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有人把好消息当糖吃,有人把条款当刀算。

$美国超微公司(AMD)$ 与OpenAI刚刚敲定一个多年的战略合作:OpenAI 将分阶段部署最多 6GW 的 AMD Instinct 系列 GPU,首批 1GW 预计 2026 年下半年启动;作为对价,AMD向OpenAI发放最多160M股权认购权(约10%),并与交付/市值等里程碑挂钩。市场对这一交易反应剧烈,带来大量上行想象,但同时也伴随显著的摊薄、执行与基础设施风险。

这笔交易把AMD的“能否在大型AI训练/数据中心级市场与英伟达正面竞争”的判断拉到了聚光灯下,既是最大规模的验证机会,也是一场需用几年时间交付并被市场反复定价的执行赛。

交易要点

AMD 对 OpenAI 承诺在多年内交付6GW算力(分期部署),作为对价 OpenAI 可获等值的权证,权证总量上限约1.6亿股/160M(约占AMD已流通股本的~10%);首批归属与首个1GW部署相关,最终一批的行权/发行与AMD股价需达到$600有关;权证最晚可行权至2030-10-05。

规模量化:每GW年度可带来$15B(150亿美元)收入;若按6GW/5年的线性部署(即每年 ~1.2GW),对应每年新增营收~$18B(180亿美元),折算季度为$4.5B/季度。

估值影响:原有目标价$200基于35× CY26 EPS$5.72),但如果依据是52×CY26 EPS $5.72 ≈ $297.4,或等价于 25× 一个$12的隐含年化 EPS 运行率(25×12 = $300)。

市场反应:新闻初发后股价短期回落(文章提到从高点回落约 10%);投资者调研显示55%买入 / 25%持有NVDA/20–25%卖出(有分歧与摩擦)。

正面逻辑

规模效应+可观的每GW收入想象:市场主流认为,GW产出估值放在“每GW几十亿美元”区间(有分析以 $15–18B/GW 假设作测算),若6GW全量落地,对AMD来说是数量级的营收与利润提升.

验证效应>商单本身:OpenAI的背书提升了AMD在大型训练/推理整机/机架级设计上的说服力—其他云厂商与企业客户的“跟投”想象被放大。

杠杆式上行:因为对价部分以股权/认股权形式存在,短期内市场将“未来收入/利润预期”直接折价到当前股价,从而产生快速估值扩张(故短期强烈正反馈)

核心担忧

摊薄 & 资金流向问题:安排本质上可能意味着 OpenAI 将通过持有并在市场上分批变现 AMD 股份来为自家采购“付费”,换言之是把部分客户端成本由现金变为市场对 AMD 的下注——长期来看这对现有股东并非零成本。

交付与基础设施风险:要把 6GW 投进去,不只是芯片做出来这么简单,数据中心的电力、散热、机架级软件/互联、系统集成能力与现场调试能力都是瓶颈,任何一环延迟都会把收益往后推

时间差与收益确认:首批 1GW 要到 2026H2,收入与 EPS 跑增都有明显滞后,短期基本面并未立刻发生质变,但估值已经提前大举抬升——存在“买消息、卖事实”的风险。

估值与再评级

部署节奏与营收:

  • 总量 6GW / 5 年 = 1.2GW/年。(6 ÷ 5 = 1.2)

  • 假设每 GW 年收入 = $15B(150亿美元),则每年新增收入 = 1.2 × $15B = $18B(180亿美元)。 (1.2 × 15 = 18)

  • 折算季度收入 = $18B ÷ 4 = $4.5B/季度

估值倍数与目标价:

  • CY26 EPS假设=$5.72

  • 以35倍的PE来算,35× $5.72 = $200.2,当前价格略高一些。

只要市场认可AI收入的可持续性,市盈率有被上调的空间(从35×到50×+并非毫无先例,尤其在AI题材下)。这样就可以将目标价提升至$300左右。

这些算式是合理的“数学示意”,但关键在于两个核心假设 —— 每GW的长期收入($15B)与公司未来的边际净利率/摊薄速度(作者假设每年约增加27M股稀释——这两点对最终EPS 与PT决定性极强,且都是高度情景化的估计。

1. 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标明来源为FX168财经。商业性转载需事先获得授权,请发邮件至:media@fx168group.com。
2. 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FX168财经立场。我们提供的交易数据及资讯等不构成投资建议和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