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内外双重催化,半导体设备成资金增仓主要方向,半导体设备ETF(561980)最新规模突破24亿元

2025-10-10 09:50:57
金融界
金融界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节后首日,半导体板块迎开门红,尽管午后有所跳水但全天表现依然可圈可点,高设备含量的半导体设备ETF(561980)收涨2.60%。上交所数据显示,当日该ETF获超8000万元资金净申购买入,拉长周期看近11日该ETF累计净申购额约12.2亿元。场内最新流通规模超24亿元刷新上市新高。

节后首日,半导体板块迎开门红,尽管午后有所跳水但全天表现依然可圈可点,高设备含量的半导体设备ETF(561980)收涨2.60%。上交所数据显示,当日该ETF获超8000万元资金净申购买入,拉长周期看近11日该ETF累计净申购额约12.2亿元。场内最新流通规模超24亿元刷新上市新高。

消息面上,半导体利好催化不断。昨日,根据《科创板日报》报道,新凯来旗下深圳市万里眼技术有限公司将于10月15日-17日举行的2025湾区半导体产业生态博览会(简称:湾芯展)上发布多款新品,其中包括:该公司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超高速实时示波器。据悉,该产品可将国产示波器性能提升500%,实现多代产品的跨越,可应用于半导体行业、6G通信、光通信、智能驾驶等领域。

此外,近期复旦大学在二维电子器件工程化道路上再获里程碑式突破。复旦大学集成芯片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集成电路与微纳电子创新学院率先研发出全球首颗二维-硅基混合架构芯片。

对此,中信建投认为,复旦芯片技术与国内头部企业的产业化合作意向,标志着半导体产业 “从跟跑到领跑” 的转型加速,叠加 AI 新品密集落地带来的应用端爆发,半导体与 AI 板块将形成 “硬件突破 - 生态完善 - 需求放量” 的正向循环,成为 A 股科技主线的核心驱动力。

海外方面,美国对华限制的持续收紧,或倒逼半导体设备及零部件的国产替代,国内先进存储和逻辑晶圆厂加速扩产,逐渐摆脱对海外设备的依赖,国产半导体设备及零部件公司将持续受益。中信证券认为,2023年开始,国内晶圆厂逐渐打造高国产化产线,其中先进存储突破进度相对更快,逻辑紧随其后。根据Digitimes报道,国产存储晶圆厂正积极推进半导体设备国产替代,降低对海外供应商的依赖,目前已在蚀刻和沉积工艺方面突破关键障碍。我们预计2025年国内先进存储晶圆厂扩产需求保持稳定;2026年随着新产线的落地有望快速提升,叠加上游环节的国产替代需求,有望带动国内半导体设备、零部件环节的需求加速成长。

根据中证指数公司,半导体设备ETF(561980)跟踪中证半导指数,该指数前十大权重近8成,覆盖中微公司、北方华创、寒武纪、中芯国际、海光信息等龙头股,集中度颇高,在上一轮半导体上行周期(2018-2021)最大上涨超494%;从行业分布看,半导体设备+材料+设计等核心产业链占比超9成,也更聚焦“卡脖子”关键环节。

风险提示:文中提及的指数成份股仅作展示,个股描述不作为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须谨慎。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