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制造业的星空中,有这样一位传奇人物:他将一家濒临倒闭的小玻璃厂打造成全球汽车玻璃供应巨头,他的产品在全球市场占据三分之一份额,他从不满足于现状,而今又将目光投向教育领域,倾注百亿资金筑梦未来。他就是福耀玻璃集团董事局主席曹德旺——一个将"极致"二字贯穿于人生每个阶段的企业家。
匠心铸就"玻璃帝国"
曹德旺的创业故事始于一个简单而坚定的信念:"为中国人做一片自己的汽车玻璃"。上世纪80年代,当国内汽车玻璃市场几乎被国外品牌垄断时,曹德旺凭借非凡的商业洞察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从一家濒临倒闭的小玻璃厂起步,一步步打造了今天的福耀帝国。
"专注一个领域、深耕一个市场"是曹德旺的经营哲学。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专访时,他回忆道:"开始做汽车玻璃时,中国的汽车玻璃都是进口的。我就是觉得进口的又贵、又不方便,很心疼,才去做汽车玻璃。"
正是这种看似朴素的想法,引领福耀集团走上了专业化、精细化的发展道路。如今,福耀集团已成为全球汽车玻璃市场的领军企业,效益、产量、技术均位居全球前列,每三块汽车玻璃中就有一块来自福耀。
面对市场的诱惑和竞争的压力,曹德旺始终保持清醒:"我们不是什么赚钱快就追什么,而是秉持对社会高度负责的专业主义精神。"这种专注的力量,让福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从制造走向科技教育
当许多人还沉浸在福耀的商业成就时,曹德旺已将视野延伸到更远的未来。2023年9月,福耀科技大学迎来首批50名本科生,标志着曹德旺的教育梦想正式起航。
"我办这所大学,不是为了争名夺利,也不是要办一所平凡的学校,而是以高度负责的企业家精神来做这件事。"在谈到创办大学的初衷时,曹德旺言语中透露着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和责任感。
他承诺向社会捐款100亿元用于大学建设,截至2023年8月底已投入43亿元左右。与一般投资不同,曹德旺强调:"我认为教育是事业而非产业,期待能培养出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益的人才。"
福耀科技大学的办学理念也体现了曹德旺的务实精神。学校采用"双员制"教学模式,既有负责理论培养的教师,也有来自企业的实践导师。大一大二进行通识教育,大三大四才进入专业教育阶段。曹德旺希望学生不仅掌握知识,更要培养实践能力:"我不希望学生耗在教室里,而应该多走向社会。"
坚守实业的企业家精神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许多传统制造企业面临转型压力。对此,曹德旺有着清晰的认识:"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是工具。传统产业要积极拥抱新技术,主动提升自我。"
他强调,福耀集团在生产过程中积极应用自动化、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但核心始终是做好汽车玻璃主业:"我拿这些技术去降低成本、提升生产管理效率,而不是脱离主业去'做工具'。"
面对"内卷式竞争",曹德旺选择避开而非参与:"对'内卷',我们总是避开、绕开,不跟他们卷,而是专心做好、做强主业。"他认为,只有对别人好、对行业好,自己才会好。这种超越短期利益的商业智慧,正是曹德旺成功的关键所在。
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与人生境界
在曹德旺看来,企业家的意义远不止于创造财富。"企业家意味着奉献,要先立德、后建功,不是'土豪'。"他将企业家比作象棋中的"士":"上边'一横',代表有很宽的知识面;中间'一竖',代表很厚实的专业性;底下的'短横',是人品、格局和综合素质。"
对于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曹德旺有着深刻的理解:"真正的企业家要做到三点:国家会因为有你而强大,社会会因为有你而进步,人民会因为有你而富足。"这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他多年来的实践准则。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曹德旺多年来持续投身慈善事业,尤其关注教育领域。对于为何坚持做慈善,他表示:"我做慈善的终极目标,是让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做慈善,能培养一个人的悲悯心和心灵的美。"
未来展望:何谓成功人生?
回顾曹德旺的人生历程,从白手起家到创建全球领先的汽车玻璃企业,再到投身教育事业,我们不禁要问:在他心中,什么才是真正的成功?
或许,答案就在他对大学生的期望中:"第一,做人要做清楚。做事很容易,你不会,可以请别人帮忙或者雇人做。做人做不清楚,什么事情都等于零。第二,要勤学苦练,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
这种将"做人"置于"做事"之上的价值观,不仅是曹德旺对年轻人的期望,也是他自己一生的写照。在商业成功之外,他更看重的是如何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当下,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民营经济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曹德旺对此充满信心:"未来肯定是很兴旺、很光明的。近年来,国内民营企业虽然发展了,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他将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比作孩子的成长过程,认为短期困难是必然的,也是暂时的。
在全球化背景下,曹德旺对中国企业"走出去"也有着理性的判断:"能赚到钱,当然还是会出海。赚不到钱,一定不会去。"他强调,面对不确定的国际形势,中国企业要先壮大自己的能力再考虑出海。
(内容来源参考: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