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市场整体调整,三大指数低开低走,短期获利回吐压力集中释放,卫星产业板块也跟着回调,不过核心逻辑压根没动,现在卫星互联网还是卡在“组网提速+政策落地+应用破圈”这三重催化的关键期,基本面向上的趋势没受影响。
加上卫星产业的基本面正密集迎来利好,卫星产业ETF(159218)背后的产业逻辑还在往强走——卫星互联网已经从“组网建设期”过渡到“商业应用前夜”。
1、政策突破:三大运营商齐聚,开启规模化商用新时代
政策端给的信号很明确,工信部直接把低轨卫星互联网发展纳入支持范围,三大运营商也都拿到了卫星通信业务资质,相当于“国家队”全面进场,产业推进的政策保障和资源支撑都落定了。
而且不只是政策,实际落地进度也跟上了:中国电信的天通系统已经商用,中国联通甚至推出了10元/月的卫星服务套餐,标志着卫星通信不再局限于以前的特种需求,开始往大众消费市场渗透,市场扩容的基础已经搭好。
2、组网加速:太空基建全面推进,发射密度创新高
发射节奏和技术突破也没掉链子,GW星座7月里22天就完成了5批卫星发射,千帆星座在轨卫星都到90颗了,已经进入应用示范阶段,发射密度创纪录的背后,其实是组网进度超预期的直接体现。
不过现在产业链有个核心瓶颈是发射能力,好在解决方向已经明确:力箭二号的火箭可回收技术突破、海南发射场工位扩建,这些后续能直接把发射成本降下来,为规模化组网扫清障碍。
3、应用场景与全球化布局双突破,产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再看下游应用,现在商业闭环正在加速成型,应用场景也在不断破圈。最直观的是手机直连卫星,中国移动“北斗+天通”双星系统已经实现天地一体覆盖,以后智能手机就算在没有地面网络的区域,也能正常通信——一下就打开了应急通信、海事通信、偏远地区服务这些百亿级市场,之前受限于终端设备的应用瓶颈被彻底打破。
还有全球化布局的验证,通宇通讯的Macro WiFi在澳大利亚拿了千万订单,还能支持卫星直连和2公里超远传输,说明中国卫星技术已经具备出海能力。全球还有超25亿人口没接入互联网,这块市场其实和当初4G基建出海的逻辑很像,中国的卫星互联网解决方案大概率能复制这个路径,成为新的增量。
至于卫星产业ETF(159218),选择它的逻辑也很实在:首先它跟踪中证卫星产业指数,卫星制造、发射、地面设备、运营服务全产业链都覆盖到了,能完整捕捉各环节的增长红利,不用担心里程碑式的布局。
其次现在卫星互联网还在建设初期,上游制造和发射环节的业绩兑现速度最快,这个ETF的配置刚好贴合当前产业阶段的利润释放节奏。
而且卫星通信运营资质本身就稀缺,核心环节还是国家队主导,格局稳定、竞争壁垒深,产业链里的关键企业能持续吃到产业红利。
总的来说,现在运营商全面进场、星座组网加速、技术突破不断落地,卫星产业正处在黄金发展期。如果是关注太空经济长期价值的,这种和基本面背离的回调,反而算是难得的布局窗口。
作者:ETF金铲子
风险提示:文中提及的指数成份股仅作展示,个股描述不作为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