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港股市场低开震荡,午后加速走低,截至收盘,恒生指数下跌462.27点,跌幅1.73%报26290.32点;恒生科技指数下跌211.59点,跌幅3.27%报6259.75点;国企指数下跌171.81点,跌幅1.8%报9358.32点;红筹指数上涨24.42点,涨幅0.61%报4036.18点。
盘面上,科网股普遍走低,阿里巴巴跌4.56%,腾讯控股跌3.55%,京东集团跌2.87%,小米集团跌2.44%,网易跌1.25%,美团跌1.83%,快手跌5.52%,哔哩哔哩跌3.39%;生物医药股大幅回调,荣昌生物跌超12%,诺诚健华跌超11%,药明合联、药明生物均跌超7%;半导体板块走弱,中芯国际跌超7%,上海复旦跌近6%,华虹半导体跌超4%;赣锋锂业跌超10%,天齐锂业跌超9%;赤峰黄金跌超7%;金叶国际集团上市首日涨330%,挚达科技涨超192%。
企业新闻
迅销(06288.HK):发布截至2025年8月31日止年度全年业绩,取得收益34005.39亿日元,同比增长9.6%;净利润4330.09亿日元,同比增长16.4%。
舜宇光学(02382.HK):拟约19.03亿元转让上海奥来并入股歌尔光学,携手歌尔布局AI/AR光学业务。
协合新能源(00182.HK):前9月权益发电量为6,464.54GWh,同比减少0.31%,其中太阳能权益发电量同比增长30.69%。
东风集团股份(00489.HK):前9个月累计汽车销量为131.68万辆,同比下降约3.6%。
中海油田服务(02883.HK):近半年控股股东中国海油集团累计增持1600.8万股公司H股。
中国海洋石油(00883.HK):近半年实际控制人中国海油集团累计增持公司港股股份2209.8万股。
东方海外国际(00316.HK):前9月航线收入较去年同期减少8.3%,达约66.96亿美元。整体运载率较2024年同期下降1.5%,每个标准箱的整体平均航线收入较去年同期减少12.4%。
机构观点
国泰海通:四季度港股有望创年内新高,其中恒生科技空间最大,结构上港股科技仍是行情主线。首先,港股互联网巨头受益 AI 叙事发酵,港股资产结构优势有望凸显。产业+政策催化下AI产业趋势加速,港股科技龙头更加受益于AI产业变革红利。其次,伴随美联储重启降息,港股外资力量回流存在超预期可能。该机构称,当前港股市场性价比仍突出,尤其部分科技龙头权重股估值偏低,在本轮科技周期引领下仍有较大上行空间。定量测算,仅考虑低估科技龙头权重股估值修复,或能推动恒生科技上涨15%,若指数整体估值进一步修复至历史均值或将涨超30%。
汇丰晋信基金:过去一个季度,由于国内互联网厂商之间竞争加剧、AI投资带来的资本开支增加以及外部扰动带来的不确定性等因素,恒生科技指数波动性有所加大。但从长期来看,恒生科技板块依然值得关注。港股科技品种和A股比较大的区别在于,A股科技品种更多为聚焦于半导体等产业链的“硬科技”,而港股科技品种更多为聚焦于AI应用、软件等“软科技”。未来市场的焦点可能更多从算力、芯片领域逐步扩散到AI应用,港股科技品种有望受益。
华泰证券:在美联储新一轮宽松周期开启、互联网及科技新一轮进展启动的背景下,港股情绪或仍有进一步改善空间,科技板块或依然处在布局区。方正证券同样认为,当前时点,港股上涨行情仍未结束,建议继续关注恒生科技为代表的低估值品种补涨机会。南下资金仍在持续加速流入港股市场,叠加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港股流动性环境有望进一步受益。
中信证券:充裕的流动性叠加AI的持续投入和创新是推动港股两大动能。9月前半段港股与美股均受益于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共振上行(港股主要指数与标普500和罗素2000相关性上升)。但美联储降息至今,恒生科技走势与费城半导体指数较为一致,反映国内外AI的创新和持续投入预期推动港股上行的动能。短期来看,判断这两大动能仍将助力港股延续上涨行情。
招商证券:市场波动可能加剧,但长期向上趋势不改。AI仍然是港股市场主线,港股互联网仍然有望成为最为受益方向。有色金属则受益于降息带来的流动性宽松和通胀预期提升的双重利好。建议继续把握港股的科技(包括AI互联网大盘+高端制造业等小盘)和有色金属的市场主线,同时增配市场预期差较大的港股保险股以及“困境反转”和高股息等价值策略。部分超跌的优质创新药个股可以自下而上进行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