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ta Markets 億匯每日新聞:美聯儲官員密集發聲,數據與風險共同塑造未來路徑
美聯儲分歧中前行,數據驅動抉擇
近期,多位美聯儲官員就未來貨幣政策路徑發表公開看法,展現出內部對降息節奏的不同判斷。紐約聯儲主席威廉姆斯明確支持2025年內進一步降息,他認為,在當前就業增長放緩、通脹逐步趨穩的環境下,適度寬鬆有助於防止經濟失衡。他預測,如果物價漲幅維持在3%左右、失業率輕微上升,利率將穩步下調。而三藩市聯儲主席戴利則稱,這樣的調整更像是“風險管理”,目的是在通脹未完全消除之前為就業市場托底。
與此同時,美聯儲理事巴爾則表現出更為謹慎的立場。他擔心市場對寬鬆預期過於樂觀,並指出政策調整必須建立在更堅實的通脹與就業數據基礎上。他強調,政策利率雖已處於中性水準之上,但仍未對經濟增長構成明顯壓制,因此沒有必要急於採取更激進的行動。
就業與通脹壓力考驗美聯儲政策取向
數據顯示,截至10月初,美國初請失業金人數可能上升至23.5萬人,較前一周有所增加,續請失業金人數也有所上揚,反映出招聘活動明顯降溫。多家機構分析認為,這一變化與聯邦政府暫時關門不無關聯,聯邦合同工臨時裁員可能造成統計扭曲,但即便扣除這一擾動因素,就業趨勢仍顯現疲軟跡象。
與此同時,通脹仍未完全受控。巴爾警告稱,核心PCE可能在2025年底高於3%,甚至直到2027年才能回落至2%的長期目標。這使得美聯儲在刺激就業和遏制通脹之間的平衡變得更為棘手。戴利指出,消費支出受到高物價和儲蓄下降的雙重打壓,企業招聘謹慎,越來越多公司通過AI技術替代人工,這種趨勢雖然短期可能抑制工資上漲,但也使勞動力市場的不確定性上升。雙重風險令貨幣政策制定面臨巨大挑戰。
關稅與政府停擺擾動經濟前景
美聯儲對外部風險的考量也貫穿了本輪政策討論。針對特朗普政府近期對部分進口商品加征關稅,威廉姆斯認為其對物價的直接影響有限,估計僅抬升了0.25至0.5個百分點。他否認存在“第二輪通脹效應”,並指出經濟內部機制(如勞動力需求放緩)正對沖部分輸入性通脹壓力。
但巴爾對此持更審慎立場。他強調,不能忽視結構性因素對長期通脹造成的持續壓力。他特別提到,從1993年以來,美國核心通脹可能首次多年維持高位,這將考驗美聯儲維持物價穩定目標的可信度。此外,政府關門影響數據發佈進度,也使得政策制定缺乏即時資訊支撐。
美聯儲獨立性與政治壓力
在政策方向分歧之外,美聯儲的獨立性問題也成為討論重點。威廉姆斯公開回應了來自白宮的政治壓力,包括對理事庫克的罷免呼聲。他堅稱,央行的職責是依據經濟數據制定政策,而非屈從於任何行政指令。
巴爾亦引述主席鮑威爾觀點指出,在物價壓力與就業波動並存的背景下,美聯儲決策空間遭受多方掣肘,每一步行動都需權衡利弊。他強調,不存在“萬無一失”的政策路徑,即便是看似溫和的降息,也可能引發預期變化與資本流動的劇烈波動。因此,保持戰略耐心、尊重程式、穩定預期,是美聯儲當下最重要的堅持。
其他數據、會議及事件概覽
多位美聯儲高官就降息步伐發表不同看法,威廉姆斯主張適度寬鬆以防經濟失衡,而巴爾強調需等待更確鑿的數據支撐。
就業放緩與通脹黏性並存,使政策面臨兩難,消費疲軟進一步增加不確定性。
關稅上調與政府停擺干擾經濟評估,威廉姆斯淡化其影響,巴爾則警惕長期通脹壓力與數據缺口風險。
面對政治干擾與公眾壓力,美聯儲官員強調獨立決策與戰略耐心。
(請注意: Moneta Markets 億匯資訊目前僅針對非中國大陸區域的華文投資機構和個人,且僅提供參考價值,不具備任何現實層面指導意義。)
#降息分歧 #就業通脹 #外部風險 #政策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