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国务院转发金融监管总局《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信托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规范开展资产服务信托、资产管理信托、公益慈善信托业务。资产服务信托体现信托制度优势,业务种类多样,成为信托公司创新转型的重要方向。未来,我国还需加强信托文化普及、完善法律法规、集中推广重点资产服务信托、提升专业能力,推动资产服务信托高质量发展。
一、我国资产服务信托发展现状
资产服务信托是指信托公司依据信托法律关系,接受委托人委托,并根据委托人需求为其量身定制财富规划以及代际传承、托管、破产隔离和风险处置等专业信托服务,分为财富管理服务信托、行政管理服务信托、资产证券化服务信托、风险处置服务信托及新型资产服务信托五类。资产服务信托业务是充分体现信托制度优势的一类业务,业务协同性较强,能够与资产管理信托、公益慈善信托以及其他金融业务融合,具有很好的带动作用;综合效益较强,虽然基础信托报酬率不高,但是能够通过延伸业务价值链、完善业务生态、多元创新等方式,加强专业赋能,能够显著提升业务综合收益水平;业务风险较低,财富管理服务信托等业务期限较长,收益稳定,业务波动性较小;由于风险低,业务的资本占用和消耗相对不大,属于轻资本业务。
信托公司逐步认识到资产服务信托的重要性,在监管部门的引导下,我国资产服务信托创新发展较快,在服务实体经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资产服务信托规模增长快。资产服务信托理念提出仅有两年的时间,但是业务发展非常快。2024年,资产服务信托新成立规模约4.5万亿元,约占新成立总规模的一半以上,占据绝对优势。在信托文化普及、市场需求逐步释放的背景下,资产服务信托未来仍能够保持较快增长,在信托业务中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有利于进一步优化信托业务结构。
二是资产服务信托创新多。资产服务信托多达19类,是分类最多的信托业务,这为信托公司创新发展资产服务信托提供了广阔空间。信托公司结合客户需求,在交易结构、信托功能、信托财产形式等方面不断创新。财富管理服务信托方面,家族信托在信托财产形式、交易结构、受益人类型、分配方式等方面得到较大创新发展,家庭服务信托、特殊需要信托作为新提出的重点业务,能够更好地满足家庭和特殊人群的财务、生活等方面的需求。行政管理服务信托方面,预付类资金服务信托已涵盖教育、养老、物业等方面,强化消费者权益保障;担保品服务信托实现落地,能较好地缓释担保人的破产和其他债务风险。风险处置服务信托方面,信托公司大力拓展企业破产服务信托和企业市场化重组服务信托,帮助困境企业实现重生,也能够最大化协调各方利益,实现共赢。
三是深入落实金融五篇大文章。资产服务信托与人民生活、企业经营发展、社会治理密切相关,信托公司积极发展养老服务信托,进一步满足居民养老需求;积极发展绿色资产证券化服务信托、知识产权证券化服务信托,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丰富绿色金融和科技金融模式;积极发展特殊需要信托、家庭服务信托,促进信托制度普惠化发展,让信托走进更多家庭,加大普惠金融的推动力度。
四是信托公司差异化发展资产服务信托。各类资产服务信托对于专业能力、运营保障等都有不同的要求,有利于信托公司差异化发展。家族信托、保险金信托、其他行政管理服务信托等行业共识性较强,参与的信托公司数量均超过40家。但是还有很多资产服务信托参与信托公司数量不多,但是有利于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诸如担保品服务信托、薪酬递延服务信托、预付类资金服务信托等,部分信托公司已经逐步形成业务发展的“护城河”。可以看到,部分资产服务信托市场竞争格局逐步明朗化,资产证券化服务信托、家族信托、保险金信托、资管产品服务信托等市场集中化程度已较高,家族信托规模排名前20位的信托公司总规模占行业总规模的93%。
二、我国资产服务信托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资产服务信托配套制度不完善。首先,与资产服务信托发展相配套的信托财产登记、信托税务制度等关联制度缺失,导致非现金类资产服务信托发展受阻,无法充分满足客户需求,限制了资产服务信托的发展空间。其次,部分资产服务信托还完全融入现有法律法规,诸如预付类资金服务信托、担保品服务信托,业务发展缺乏有效的制度支撑,无法得到市场的有效认可。最后,除资产证券化服务信托、企业年金服务信托等部分业务外,很多资产服务信托仍停留于监管概念,监管部门尚未制定具体业务监管指导或操作指引。
二是资产服务信托规范性有待提升。由于对业务的认知还不充分、缺乏必要的外部规范,部分资产服务信托发展存在分类不清、业务发展偏离正规等问题,可能累积业务风险。部分家族信托的设立主要为了满足委托人的避税诉求,信托设立目的合规性不足;存在运营过程中过度依赖委托人指令的问题,没有充分履行受托人职责。其他行政管理服务信托规模激增,但是缺乏对此类业务的详细分析,可能存在帮助企业美化报表等问题。部分资产服务信托投资管理活动不受资管新规约束,存在多层嵌套、规避监管等问题。部分资产服务信托市场准入门槛不高,信托公司竞争激烈,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内卷严重,甚至存在低收费、不收费等恶性竞争问题,定价明显不合理,不利于业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市场需求还不充分发掘。我国发展信托制度时间短,社会文化不普及,资产服务信托又是新提出的理念,导致社会对其认识还不充分,无法有效释放潜在需求,不利于资产服务信托的良好发展。此外,与资产服务信托相关的法律、会计、咨询、信息科技等专业服务机构还不多,业务生态体系还不健全,尚未形成市场合力。
四是信托公司专业能力还有不足。很多资产服务信托涉及面广,以个人财富管理服务信托为例,涉及投资管理、法律、税务、企业治理等方面,以资产证券化服务信托为例,其涉及投资银行、评级、法律、会计等方面。除了受托服务,对于信托公司的投资管理、投资银行、财富管理等方面专业能力要求较高,很多信托公司还不具备上述专业能力,仍无法提供高质量的资产服务信托服务。
三、海外资产服务信托发展经验借鉴
美国、日本等国家地区信托业务发展时间长,资产服务信托业务相对成熟,可以为我国资产服务信托的稳健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一是完善资产服务信托制度。各国家地区重视完善法律法规,为资产服务信托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日本有效解决了信托财产登记、信托税收、信托会计等制度问题,加强了制度保障;2006年,日本修订了信托法,适时丰富了资产服务信托种类,推动信托业务更好地发展;日本为重点资产服务信托建立监管规范,明确受托职责,指导信托机构规范开展资产服务信托。我国台湾在发展预收款信托、保险金信托时,由监管部门和行业自律组织共同制定法律合同范本,加强业务发展规范。
二是集中助力解决社会问题。资产服务信托多种多样,但是要以充分满足社会需求,尽力解决社会发展难题为重。近年来,全球老龄化趋势显著,不同国家地区都通过信托制度集中发力解决该问题。一些残障人士、高龄老人生活照护问题突出,这部分人群很多没有财产管理能力,或者工作能力,信托制度可以发挥较大作用。以特殊需求信托为例,欧美国家领取救助基金需要满足最高收入要求,设立该类信托,家庭为残障人士准备的生活费用可以不计入个人收入所得,保证能够获得政府的救济和免费医疗,不断提升残障人士和老年人生活水平。日本一方面,为了防止老年人失智失能后,监护人侵害其财产,日本改革监护制度,推出监护后援信托。在确定监护人时,评估是否需要建立监护后援信托,由受托人单独管理被监护人财产,由受托人全权负责财产管理和支付。此外,日本相继创新发展了教育金赠与信托、婚姻与子女养育支持信托,其本质均是在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前提下,鼓励日本家庭合理进行财富转移和传承,减轻年轻一代育儿压力。
三是持续推动资产服务信托创新。信托制度具有创新灵活特点,政府部门和信托公司持续推动资产服务信托创新发展。2006年,日本学习欧美经验,引入遗嘱替代信托和连续终身权益信托,加强信托制度的财富传承功能,帮助处理个人家事。这两类信托均为连续受益人信托,只是在受益人顺序安排上有所不同。两类信托的受益人均为委托人,委托人去世后,遗嘱替代信托的受益人变为在世配偶或其子女,连续终身权益信托的受益人变为在世配偶,在世配偶去世后,受益人变为其子女。日本推出此类财富传承工具后,受到了普遍欢迎,相关业务发展非常迅速。
四是信托文化普及较充分。海外国家地区较为重视普及信托文化,加强资产服务信托的多种形式宣传。在美国,信托已经与医生、律师等具有相同重要的地位,有效融入了人民的日常生活财产管理和传承。在日本,日本早期发展信托业务,设定门槛较低,允许大量居民参与其中,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信托的作用,为信托的社会普及奠定了良好基础。此外,日本信托业协会通过漫画、动画等方式,积极介绍信托知识和信托业务,开展各种形式的专业培训,让更多的人深入了解信托本质、功能和作用。
四、政策建议
资产服务信托将成为我国信托业务高质量的突破口,而且可能不仅仅于现有的类别,可能还有涌现新的业务种类,未来发展可期。充分释放资产服务信托发展潜能,还需要做好信托文化普及、法律法规完善、能力提升等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信托文化普及。信托公司要主动弘扬信托文化,坚守受托人定位,用生动的实际行动诠释信托文化内涵,赢得客户的信赖。信托行业应通过短视频、动画等更生动的形式,加强信托文化的普及和宣传;还可以加强信托走进社区、走进校园等活动,在重点人群中加强信托知识宣教。
二是完善资产服务信托监管法律法规。完善资产服务信托法律制度和法规较为急迫,监管部门应尽快制定资产服务信托操作指引,或者针对还缺乏制度规范的财富管理服务信托、行政管理服务等加强制度跟进,加强增速过快的其他行政管理服务信托的监控,规范业务操作;加快推进信托修法,充分反映信托在我国的最新进展,同时借鉴海外信托制度的演进,前瞻性的完善和丰富信托法内容;探索信托财产登记、信托税务制度改革,为避免可能存在的避税等问题,可以以试点形式开展,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向全国推广。
三是加大重点资产服务推广力度。资产服务信托较多,但是每类业务发展的海内外背景、市场需求都有很大差异,还是要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前提,大力推动最能够解决现实问题的资产服务信托。建议信托行业集中力量推动养老服务信托,发挥信托制度优势,在高龄人财富传承上,大力发展保险金信托、家庭服务信托等;在高龄人照护和保障上,大力发展特殊需要信托、监护后援信托;在财富传承上,可以发展遗嘱信托或者遗嘱代替类信托、公益慈善信托等。总之,要围绕养老主题和人群,集合资产服务信托工具,协同其他金融机构,共同做好养老金融。以养老服务信托为突破口,形成以点带面的优势,带动其他资产服务信托的全面发展。
四是提升专业能力。信托公司要持续加强专业能力提升,根据每类资产服务信托的专业技术要求,加强在投研能力、财富管理能力、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提升。建设资产服务信托高素质人才队伍,适当招聘急缺专业人才;探索开展各种专业培训,加大现有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校企合作等方式,探索更多渠道、路径的人才培育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