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10月14日 10:52,30年国债ETF博时(511130)下跌0.34%,最新报价105.39元。拉长时间看,截至2025年10月13日,30年国债ETF博时近1年累计上涨2.45%。
流动性方面,30年国债ETF博时盘中换手8.37%,成交15.09亿元。拉长时间看,截至10月13日,30年国债ETF博时近1月日均成交35.89亿元。
消息面上,根据财政部日前公布的2025年第四季度国债发行有关安排,10月14日发行今年最后一期、规模为400亿元的2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至此,2025年预算安排的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计划圆满收官。截至三季度末,我国年内已累计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2300亿元。
据报道,10月13日,10年、30年国债收益率普遍跳空上行开盘,其中活跃券上行幅度可达到1.5-2.0bp。随后,股市进入短暂的抛压释放阶段,债市相应迎来喘息窗口,中长端利率纷纷向前收靠拢。午后,权益资产的强势反弹再次触发了“股债跷跷板”效应,多头信心逐步瓦解,中长久期收益率开始加速上行,尾盘10年、30年国债活跃券收益率分别收于1.76%、2.11%,较前一日上行1.8bp、3.0bp。
专家表示,从机构行为视角观察,四季度部分资金可能仍有跨年前的兑现诉求。一方面,债市净成交数据反映,调休日(11日)长债的博弈盘主要是券商自营、理财、外资行等机构,银行类机构或更多地借助反弹机会陆续止盈;13日经纪商成交势力结构同样反映,全国性银行依然是中长久期品种的主要卖盘。另一方面,第三方基金净申赎数据显示,13日理财子、银行自营、保险、券商等机构的净赎回力度均在滚动1年70%分位数左右或以上,其中虽有季初冲量资金流出的影响,但或也夹杂这部分机构的离场诉求。综合来看,在10月债市发展方向明朗以前,谨慎的情绪可能仍占上峰。
规模方面,30年国债ETF博时最新规模达180.47亿元。
30年国债ETF博时紧密跟踪上证30年期国债指数,上证30年期国债指数从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国债中,选取符合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30年期国债期货近月合约可交割条件的债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沪市相应期限国债的整体表现。
以上产品风险等级为:中低 (此为管理人评级,具体销售以各代销机构评级为准)
风险提示:基金不同于银行储蓄和债券等固定收益预期的金融工具,不同类型的基金风险收益情况不同,投资人既可能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投资者应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情况,结合自身投资目的、期限、投资经验及风险承受能力谨慎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不应采信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销售行为及违规宣传推介材料。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有连云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