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以来,电池行业景气度不断提升,储能、锂电池、固态电池及电动车板块呈现积极态势,政策端支持力度加码,市场端产销两旺,技术端突破不断,推动电池行情不断走高。
一、储能:政策与需求双轮驱动,全球装机高增确定性强
近期储能行业迎来多重政策利好,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首次将“人工智能+储能”纳入国家能源战略,明确到2027年建成“五个以上专业大模型、十个以上示范项目、百个典型场景”的梯次推进路径,“新型储能智能化运行”成为首批落地场景,同时配套6项保障措施,为储能智能化发展奠定政策基础。地方层面,多省陆续出台储能相关细则,青海“136号文”正式下发,明确存量平价项目执行期6年,增量项目11月竞价;河南发布136号文征求意见,存量机制比例80-100%、电价0.3779元/kwh;江西、上海、黑龙江等省份也启动136号文竞价,电价区间分别为0.24-0.38元/kwh(10年)、0.2182-0.42元/kwh(12年)、0.114-0.3元/kwh(12年),地方政策的密集落地进一步完善储能商业模式,推动国内储能需求释放。
市场需求方面,全球储能装机呈现高增长态势。国内独立储能商业模式经济性跑通,代替配储成为增长主力,上修国内25年储能装机需求30%增长至140GWh+、26年20%+增长至170GWh。海外市场同样表现亮眼,美国大储8月新增装机1085MW,同环比+13%/-25%,对应3489MWh,同环比+47%/-28%,25年1-8月累计装机8043MW,同比+33%;Wood Mackenzie数据显示,25Q2美国储能15.8GWh,同环比+37%/+214%,全年指引52.5GWh,同比增45%。欧洲市场中,德国9月大储装机28.7MWh,同比+61.24%,1-9月累计装机775MWh,同比+87.88%,预计25年德国大储有望翻番增长至1.5GWh;欧洲户储去库完成,出货恢复,工商储需求开始爆发。澳大利亚25Q2新增大储并网325MW/760MWh,在建规模大增,截至25Q2新增获得投资承诺或正在建设的大储规模13.1GWh,储备项目容量达33.3GWh。
2025年9月储能EPC中标规模为12.7GWh,环比下降1%,中标均价为1.07元/Wh,环比上升18%,反映出储能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价格中枢稳步上移。长期来看,预计全球储能装机25-28年的CAGR为30-50%,大储集成和储能电池龙头有望持续受益。
二、锂电池:产销两旺叠加价格回升,行业盈利拐点临近
近期锂电池行业供需格局持续改善,9月排产略高于此前预期,10月排产进一步提升10%,旺季生产节奏再上台阶,各家企业对后续高景气度延续给出明确指引。需求端,储能需求超预期成为核心增长动力,叠加电动车市场稳步复苏,锂电池呈现供不应求态势,预计供给紧张局面将延续至26年年中。价格方面,电池价格已上涨1-3分/Wh,预计Q4仍有提升空间;材料环节散单价格已陆续调整,6F(六氟磷酸锂)价格涨幅显著,SMM数据显示其价格达6.85万/吨,周环比+18.1%,百川数据为6.45万/吨,周环比+13.2%,高压密铁锂也存在涨价可能性,预计26年长协价格有望跟涨,行业盈利水平逐步修复。
细分材料领域,多数产品价格呈现上涨趋势。钴相关产品涨幅突出,SMM电解钴价格34.95万/吨,周环比+17.8%;百川金属钴35.35万/吨,周环比+17.4%;SMM四氧化三钴29.35万/吨,周环比+21.3%,主要受钴出口配额制管理影响,市场供需偏紧。三元材料价格同样上行,SMM三元811型正极14.95万/吨,周环比+2.4%;三元622型13.00万/吨,周环比+3.6%;三元523型前驱体8.90万/吨,周环比+7.9%。电解液价格稳步上涨,SMM磷酸铁锂电解液1.85万/吨,周环比+1.1%;三元动力电解液2.26万/吨,周环比+1.6%。负极材料中,百川石油焦0.28万/吨,周环比+2.7%,需求向好推动原料价格上行。
企业动态方面,多家锂电池产业链公司业绩表现亮眼。震裕科技预告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4-4.2亿元,同比+132%-143.6%,其中Q3归母净利1.9-2.19亿元,同比增364%-413%,环比增36%-51%;广大特材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7亿元,同比+25.04%,归母净利润2.48亿元,同比+213.92%;科达利以自有资金出资不超过300万港元在香港设立全资子公司,进一步拓展海外业务。尽管短期行业受锂电池出口管制政策影响出现情绪性回调,但实质影响极小,回调后成为布局良机,当前材料环节一二线厂商产能已打满,涨价诉求强烈,26年行业盈利有望修复,锂电池板块长期投资价值凸显。
三、固态电池:技术突破加速,中试线落地进入关键期
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固态电池产业链近半年发展迅速,技术突破与产业化进程超预期。从电芯端看,比亚迪、国轩高科、一汽集团等企业的60Ah车规级电芯已下线,能量密度可达350-400Wh/kg,充电倍率1C,循环寿命1000次,节奏时间较预期提前半年左右,标志着固态电池在核心性能指标上已具备一定商业化基础。工信部相关项目预计25年底前进行中期审查,目前电池材料体系已定型,原材料性能已达量产要求,行业发展重心逐步转向电池制造工艺优化。
设备与中试线进展方面,预计25H2-26H1进入中试线落地关键期,第一波设备陆续到位并进入调试优化阶段,第二波设备预期年底完成升级改造,固态电池将进入测试与设备迭代并行的关键阶段,为后续规模化量产奠定设备基础。企业合作方面,丰田与住友金属矿业签订联合开发协议,共同量产全固态电池正极材料,双方利用住友金属矿业专有粉末合成技术,开发出适用于全固态电池的“高耐久性正极材料”,丰田同时确认计划在2027-2028年推出搭载全固态电池的纯电动汽车,国际车企与材料企业的深度合作加速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
国内企业同样积极布局固态电池领域,厦钨新能卡位硫化锂固态潜力大,上海洗霸全面布局固态领域且与有研合资的硫化锂项目有望领先,纳科诺尔作为干法设备龙头全面布局固态设备,璞泰来在固态电池设备与材料领域技术领先,当升科技三元正极龙头地位稳固且固态电解质技术领先。随着固态中试线25年下半年密集落地,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硫化锂及核心设备相关企业将迎来发展机遇,固态电池板块成为锂电池领域重要增长极。
四、电动车:销量稳健增长,技术升级与政策支持共促行业发展
电动车市场销量保持稳健增长态势,9月国内主流车企销量96.7万辆,同环比+21%/+11%,累计719万辆,同比增39%,预计全年销量1650万辆左右,同比增25%-30%,其中出口预计230万辆,增长85%;商用车预计85万辆,同比增近60%,行业整体呈现良好增长势头。细分企业表现分化,新势力中小鹏、零跑、蔚来增长强劲,小鹏9月销量4.2万辆,同环比+95%/+10%;零跑6.7万辆,同环比+97%/+17%;蔚来3.5万辆,同环比+64%/+11%;传统车企中吉利表现突出,9月销量16.6万辆,同环比+82%/+13%;比亚迪9月销量39.6万辆,同环比-6%/+6%,尽管同比略有下滑,但仍保持行业领先地位,且9月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装机总量约为23.2GWh,2025年累计装机总量约为203.251GWh,电池业务表现稳健。
海外市场方面,欧洲电动车销量持续超预期,9月欧洲9国合计电动车注册31.3万辆,同环比+35%/+76%,电动车渗透率31.9%,同环比+6.4/+0.8pct;1-9月累计销量206万辆,同比+30%,上修欧洲全年销量至380-400万辆,同比增30-37%。Q4起欧洲新车型密集上市,预计26年将继续维持30%+增长,德国、英国、西班牙等主要国家表现亮眼,德国9月电动车注册7.3万辆,同环比+48%/+16%,渗透率31.1%;英国11.1万辆,同环比+37%/+250%,渗透率35.5%;西班牙2.2万辆,同环比+103%/+49%,渗透率26.1%。美国市场9月电动车注册18.1万辆,同比+42%,环增2%,其中特斯拉销量6万辆,同比+10%,环增20%;尽管美国9月电动车补贴取消导致全年销量承压,但美国电动化率仅10%,长期增长空间广阔,预计26H2随着新车型推出销量有望恢复。
政策与技术层面,行业迎来多重利好。三部门发文明确2026-2027年减免车辆购置税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工信部宣布2026年起节能新能源汽车车船税优惠新标准,政策持续为电动车市场保驾护航。技术升级方面,特斯拉发布Model3和ModelY标准版,首次重大更新FSDV14;小鹏G9升级搭载图灵芯片,配备3颗芯片的算力硬件方案,总算力超2200TOPS,同时支持5C超充技术,12分钟可充至80%电量;比亚迪汉智驾加推版将于10月11日上市,汉DM-i智驾版有望新增纯电续航245km车型,汉EV智驾版新增635km续航车型,技术升级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推动电动车市场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宁德时代(03750)$ $赣锋锂业(01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