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股全线下挫之后的关键时刻,“央妈”再次出手。
10月14日晚间,据央行发布公开市场买断式逆回购招标公告,2025年10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将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6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期限为6个月(182天)。
值得注意的是,本月将有5000亿元6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到期,在“央妈”续作之后,相当于本月通过6个月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净投放1000亿元资金。而这也是短短6天之内,央行通过买断式逆回购操作第二次向市场净投放资金。
据央行网站此前消息,10月9日央行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11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期限为3个月(91天),10月份有8000亿元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到期,当时央行净注入3000亿元资金。
截至目前,央行通过3个月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和6个月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已经向市场净注入4000亿元资金。
A股全线下挫后的关键时刻
需要关注的是,当下正是A股需要呵护的敏感时刻。今日A股全天高开低走,三大股指整体呈现震荡下行走势,截至收盘,沪指跌0.62%报3865.23点,深成指跌2.54%报12895.11点,创业板指跌3.99%报2955.98点,科创50指数跌4.26%报1410.3点,创业板指、科创50指数盘中双双跌超4%,全市场超3500股下跌。
在A股下挫之后,央行再次出手维护流动性,让外界对于A股资金面不必忧虑,同时也再次稳定市场预期。
对于10月的资金面,财通认为10月资金缺口和9月不相伯仲,若央行无主动收紧诉求,四季度资金利率往往比三季度中枢下移,整体来看,更偏向于10月资金保持平稳。
天风证券固定收益团队预计,10月资金面整体或有望延续“先松后紧”的季节性表现。上旬支撑主要在于季初财政支出、节假日现金回流以及中长期流动性投放的累积效应,资金利率有望延续平稳运行。
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目前,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成为政策最新口径。
在三季度货币政策例会上,央行强调要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大货币财政政策协同配合,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物价处于合理水平。
对于下阶段货币政策主要思路,央行建议加强货币政策调控,提高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抓好各项货币政策措施执行,充分释放政策效应。二季度例会则建议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提高货币政策调控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灵活把握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
在流动性和信贷方面,央行表示,重申保持流动性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货币信贷投放力度,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定位于流动性投放工具
公开市场买断式逆回购是指央行先买入债券然后到期卖出的操作,定位于流动性投放工具。
买断式逆回购登上历史舞台是2024年10月份。当时央行表示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进一步丰富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箱,自2024年10月,央行决定启用公开市场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工具。操作对象为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原则上每月开展一次操作,期限不超过1年。公开市场买断式逆回购采用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回购标的包括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公司信用类债券等。
与传统逆回购相比,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利率由市场定价决定。买断式逆回购可以提升流动性管理的精细程度。此前央行政策工具主要作用在短期流动性和长期流动性,买断式逆回购提供了中期流动性管理的手段;也可以为央行后续买卖国债(调节长期利率)、非银互换便利等操作提供更多“筹码”与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