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医药创新的浪潮中,维昇药业正凭借其在内分泌领域的深耕细作,成为行业瞩目的新锐力量。作为港股“生长发育第一股”,这家2018年创立的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正通过“全球创新,中国落地”的战略路径,为国内内分泌疾病患者带来前沿治疗方案。
三款重磅管线,填补内分泌治疗空白
回望2018年,当卢安邦决定离开武田中国区总裁的舒适位置,创建维昇药业时,许多人不解:为何放弃已实现销售额10倍增长的辉煌战绩,选择从零开始?
“医药行业关乎国计民生与社会发展,紧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演进。”维昇药业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卢安邦表示,“从早期的公共卫生建设,到慢性病防治,再到关注人民'不仅活得长、更要活得好'——中国医药创新已从‘跟随’转向‘尝试领跑’。”
内分泌领域的巨大空白成为他创业的核心驱动力。“内分泌领域很多人只知道糖尿病和甲状腺功能问题,但内分泌领域实际有170多种疾病,其中一半还处于无药可医状态或现有治疗方法不尽人意;另一半疾病在国外有药,但尚未引进中国惠及中国患者。”卢安邦表示,正是这种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让维昇选择聚焦生长激素缺乏、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和软骨发育不全等领域。
今年3月21日,维昇药业成功登陆港交所主板,作为港股“生长发育第一股”,在创新药资本寒冬里成为“迎春花”。公司上市后,管理重心逐步从临床研发转向商业化,目前正积极准备三款重磅产品的市场落地。
隆培生长激素作为维昇药业的首个商业化产品,是全球首个且唯一经临床证实优效于日制剂的长效生长激素。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到2030年中国长效生长激素市场规模将达211亿元,长效产品将成为生长激素市场的主流。隆培生长激素凭借其技术优势和临床价值,有望获得可观市场份额。早期,即使仅获得1/3市场份额,其销售额也将达到70亿元。
除了隆培生长激素,维昇的另两款核心产品同样填补临床空白。帕罗培特立帕肽是全球首款也是目前唯一一款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激素替代药物,已在海南博鳌落地,让国内患者提前用上国际创新药。那韦培肽则针对软骨发育不全,国内2期临床已验证其对这一罕见病的积极疗效与安全性。
TransCon技术赋能:差异化产品矩阵的构建
维昇药业管线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其独特的TransCon技术平台,这一技术通过暂时连接方式,实现药物的长效缓释,同时可保持原型药物的分子结构和活性,旨在提供药物使用便利性的同时,降低传统药物永久修饰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等问题。
在帕罗培特立帕肽的应用中,TransCon技术使药物能够持续稳定地将甲状旁腺激素(PTH)维持在正常生理范围内,从根本病因上应对PTH缺乏引起的代谢异常的问题。相较于传统仅通过补充钙剂和活性维生素D来缓解低钙血症症状治疗方式,这种针对病因的治疗方案可有效避免并发症及潜在的肾脏负担。
卢安邦表示:“通过博鳌乐城这一国际创新药物进入中国的重要窗口,我们十分欣慰地看到中国的甲旁减患者能够同步获益于全球领先的激素替代疗法,帮助他们摆脱长期以来因没有对因疗法带来的诸多治疗困境。”
同样,隆培生长激素作为FDA四十年来首个用于儿童治疗的长效生长激素,通过TransCon技术实现每周一次注射,将年注射次数从365次降至52次,显著提升患者依从性。
面对市场上已有的长效生长激素产品,卢安邦强调隆培生长激素的独特技术优势:“我们主要从专业角度出发,与医生探讨隆培在临床应用上的三大亮点:第一是技术路线不同,隆培采用TransCon技术,在体内慢慢释放'未经修饰的生长激素活性成分',确保结构和组织分布与人内源性分泌的天然生长激素一致;第二是临床数据扎实,中国和美国两次3期临床实验结果均显示,隆培生长激素是优于日制剂的长效生长激素;第三是使用便捷性,一周就打一次,比日制剂一年少扎近300针,且室温下可保存6个月。”
目前,维昇药业正在实施多维度的差异化商业化战略,确保其创新药物能够惠及更多中国患者。在生产端,其采取“双轨”模式:2026年起通过进口满足初期需求,2028年本土化产品上市后并行供应。维昇与药明生物在成都建设国内首条双腔冻干制剂生产线,年产能超1000万支,既避免海外运输不确定性,又通过本地化生产大幅降低成本。
在渠道端,维昇与安科生物开展“区域独家推广”合作,借助其在儿科领域深耕超过20年的经验和成熟销售网络,快速提升产品可及性。同时,还与和睦家等高中端非公医疗机构合作,形成“公立医院+私立诊所”的分层诊疗网络
在市场教育方面,维昇从专业角度出发,向医生群体传递产品的临床价值,强调技术路线差异、优效于日制剂的临床数据以及使用便捷性等优势,帮助医生理解不同技术路线产品的临床应用价值。
商业化战略:精准布局打造内分泌平台公司
在创新药资本寒冬中,维昇药业凭借其差异化的技术平台、稀缺的产品管线以及清晰的商业化路径,正逐步实现从“研发驱动的Biotech”向“集研发、生产与商业化于一体的全链条Biopharma”的关键跨越,为中国内分泌疾病患者带来全球领先的治疗方案。
这一转型面临三大挑战:技术落地难度大,如隆培生长激素的双腔制剂技术在国内没有成熟经验可借鉴;市场破局压力大,生长激素市场已有先发企业长期深耕;团队结构适配也是挑战,需要招募“懂临床、懂市场、熟中国政策”的复合型人才。
作为“生长发育第一股”,维昇药业向资本市场传递的长期价值逻辑包括:技术的不可替代性、管线梯队的确定性以及商业化的可兑现性。随着核心产品陆续获批上市,市场有望重新审视维昇药业的价值。
对未来发展,卢安邦制定了清晰的三阶段目标:短期确保隆培生长激素2025年内获批并快速商业化;中期推动那韦培肽和帕罗培特立帕肽通过优先审评通道获批,形成“儿童+成人+罕见病”覆盖的内分泌产品矩阵;长期关注减脂增肌、糖尿病并发症等内分泌相关领域,完善患者全周期管理生态。
“我们不撒大网,而是深耕内分泌赛道。”卢安邦强调,“这种‘平台技术+稀缺管线+精准商业化’的模式,能给市场明确的价值预期——短期看隆培上市后的放量;中期看那韦培肽、帕罗培特立帕肽的落地接力;长期看内分泌相关领域的管线拓展和新药研发。”
维昇药业的发展轨迹不仅反映了中国创新药企业的崛起,更展现了专注细分领域、解决未被满足临床需求的产业新模式。2025年被业内称为“长效生长激素元年”,随着维昇药业的隆培生长激素即将获批和商业化的逐步落地,其有望在内分泌领域实现更大的突破,为患者带来更多优质的治疗选择,成长价值空间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