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b-site 发布 2024 年香港上市公司董事薪酬榜,理想汽车李想以 6.8 亿港元总报酬居首,其薪酬含 6.36 亿港元股权激励(非实际收入)。理想汽车扭亏为盈,高薪酬符合行业“低底薪 + 高股权”模式。
李想登顶香港上市公司董事薪酬榜
10 月 13 日,瑞恩资本公众号披露消息:香港知名股评人“股坛长毛” David Webb 创办的财经网站 Webb-site,正式发布 2024 年香港上市公司董事薪酬排行榜。该榜单按董事总报酬从高到低排序,收录了前 1000 名董事的详细资料,数据显示其中 31 名董事 2024 年报酬超过 1 亿港元。
在这份榜单中,理想汽车 (02015.HK) 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 李想,以近 6.80 亿港元的总报酬位居榜首,这一数字较第二名 JS 环球生活 (01691.HK) 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旭宁的 5.21 亿港元,高出 1.59 亿港元。此外,京东集团 (09618.HK) 创始人刘强东以约 4.49 亿港元位列第四;贝壳 (02423.HK) 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 彭永东以 4.26 亿港元排名第五;布鲁可 (00325.HK) 创始人、董事长朱伟松则以 3.83 亿港元排名第六。
实际收入与会计处理的差异
李想近 6.80 亿港元的薪酬不仅吸引外界目光,其“天价薪酬是否合理”的话题也并非首次引发讨论。早在 2024 年 5 月,“李想 2024 年领取 6.39 亿元天价年薪”的消息就曾掀起热议,当时理想汽车方面回应称该说法并不准确。
结合理想汽车 2024 年年报可明确薪酬构成:李想当年薪酬包括 266.5 万元的薪金、津贴和实物福利,16 万元的退休金计划供款,以及 6.36 亿港元的股份支付薪酬费用,三者合计 6.39 亿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 6.36 亿港元的股权激励并非李想当年实际获得的现金收入。根据美国会计准则(US GAAP)要求,上市公司需将股权激励的预期支出,在达成相应业绩条件时计入当期薪酬费用,因此这笔高额“薪酬”实质是公司层面的会计估算值,反映的是公司为激励计划承担的成本,而非个人实际薪资收益。
理想汽车进一步补充:李想 2024 年全部实际薪酬为 266 万元(即薪金、津贴与退休金计划供款之和);目前披露的“年销量 50 万辆对应 1800 万股奖励、约合 6.39 亿港元费用”,是公司作为美股上市公司(需遵循美国会计准则)必须记账的成本,同样不属于李想的实际收益。
天价薪酬的“合理性”
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普遍采用“低基础薪资 + 高股权激励”的薪酬模式,这种模式既能控制公司现金流压力,又能将高管利益与公司长期发展深度绑定。对于新能源汽车这类高风险、高投入的行业而言,李想的“天价薪酬”本质是市场化选择,即通过股权激励将创始人与股东利益绑定,激励创始人持续推动企业发展。
商道咨询合伙人郎华此前指出,李想被披露的薪酬存在其合理性:“从财务角度看,公司在设置股权激励的时候往往考虑的是公司的长期发展,以及对于创始人和公司发展之间的关系。尤其对于新能源车这种高速发展的行业而言,股权激励的形式能将公司高管与公司长期的发展做绑定,让公司发展得更好。”
从行业规律与企业实际盈利来看,当车企在创始人带领下实现盈利增长、为股东创造价值时,基于股权激励的薪酬回报,本质上是对价值贡献的市场化认可。换句话说,如果车企能赚钱,创始人多拿一点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