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贸秩序重塑、医疗健康产业加速迭代的今天,中国企业的“出海叙事”正从“走出去”迈向“走进去”。10 月14日,海尔生物2025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在青岛隆重举行。本次大会以“共生廿载・锚定新局”为主题,来自全球40余个国家的200多名合作伙伴齐聚一堂,共同开启一场聚焦技术创新、深耕本土化运营、共绘生态共赢发展蓝图的高端对话。这不仅是一场行业盛会,更是一次战略宣告——它标志着海尔生物正以“技术+本土化+生态”三位一体的新范式,重构全球竞争逻辑,开启生命科学全球创牌新征程。
战略升维:告别“单品出海”,转向“生态共建”
过去,中国企业的出海路径多依赖成本优势与产品输出,而海尔生物所展现的,是一种系统性的战略升维。在全球化变局中,企业竞争已不再是单一产品的较量,而是场景创新、本土响应与生态整合能力的多维博弈。
大会现场,海尔集团董事局副主席、执行副总裁,盈康一生董事长谭丽霞女士在致辞中表示,海尔生物的全球化既是商业的征程,也是责任的延伸,我们的全球化将“以技术立根,以本土深耕,以生态共赢”,希望与全球合作伙伴一道,共织一张蓝图,共燃服务用户的初心,在生命科学领域共创一个全球信赖的世界级品牌。
目前,海尔生物聚焦核心技术创新发力,深耕实验室解决方案、智慧用药、血液技术、低温存储四大产业,以数智产品与方案“开道”,实现从单一产品向全场景方案的跨越升级,推动从“卖产品”到“建生态”的根本转型,构筑起全球核心竞争力。
这不仅是业务模式的升级,更是全球化理念的重构——将“在地化”从战术手段提升为战略根基,把“生态协同”从合作口号落地为利益共享的命运共同体。
本土化不是选项,而是战略必需
海尔生物的“一国一策”本土化运营体系,揭示了一个核心观点:真正的全球化,必须是高度本土化的。通过建立覆盖营销、物流、售后的本地化中心,企业得以实现从“产品供应商”到“方案共建者”的角色转变。
这一转变的背后,是对全球市场差异性的深度尊重——在意大利定制U-blood智能血液管理系统,在英国完成伦敦玛丽王后大学64台生物安全柜的端到端交付,这些案例证明:只有深入当地场景,才能破解真实痛点,实现从“技术领先”到“用户信任”的价值跨越。依托“一国一策”本地化策略,近期海尔生物已陆续入驻全球顶尖第三方检测机构Eurofins、墨西哥瓜纳华托卫生部州立实验室等多国权威机构,并与泰国RAM医疗集团达成战略合作……获得海外用户的持续认可与复购。
基于领先的全球化布局,海尔生物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出海成绩单”。据海尔生物国际业务负责人王文明介绍,2019年到2024年海外市场实现了超200%的增长,目前,公司累计已有400余个型号产品获得境外认证,拥有1100多家全球合作伙伴,产品及解决方案已应用于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于全球6万多个科研、医疗、制药等不同领域用户。
生态共赢:重塑中国企业的全球话语权
海尔生物在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100多家合作伙伴,这不仅体现了其市场覆盖的广度,更彰显了其构建“零边界生态”的战略远见。当企业从单打独斗转向生态协同,其核心竞争力也随之从“产品力”升级为“平台力”。
这种生态模式的价值在于:它让全球合作伙伴成为利益共同体,共同承担市场责任、共享创新成果。在这个过程中,海尔生物正从“中国智造代表”转型为“全球医疗基建赋能者”,重新定义中国企业在国际产业链中的角色与话语权。
盈康一生首席运营官刘钢表示,为了能实现全球化服务,除了打造与用户零距离体系,还要在此基础上建设零边界生态,链接更多的生态方共研、共创,形成与时代共进的命运共同体。
海尔生物的实践表明: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已进入“深水区”。在这个阶段,成功不再取决于出口额的增长,而是生态构建能力、本土融合深度与全球资源整合效率的综合比拼。
未来,中国医疗企业要在全球格局中占据重要位置,必须超越“制造优势”的单一逻辑,转向“技术+场景+生态”的立体竞争。这不仅是海尔生物的战略选择,也应成为中国企业高质量出海的共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