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工行行长刘珺:人的可持续发展,不应是与AI在重复性劳动上的竞争,而是要发挥独有的意识、情感和创造力

2025-10-17 14:03:28
金融界
金融界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10月17日,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刘珺在2025可持续全球领导者大会上表示,技术变革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但其所带来的新的治理问题也值得关注。例如技术演化对社会结构的冲击。区块链、智能合约等数字技术的发展,将权力、数据和信任从传统中心化机构分散到个体

10月17日,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刘珺在2025可持续全球领导者大会上表示,技术变革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但其所带来的新的治理问题也值得关注。例如技术演化对社会结构的冲击。区块链、智能合约等数字技术的发展,将权力、数据和信任从传统中心化机构分散到个体,呈现出一定的“去中心化”“去中介化”趋势,这显示了技术理想主义的一面。但人类社会从过去走到今天,从来没有真正“去中心”或“无中心”。刘珺称,这种“去中心化”是相对于传统经济模式而言,并没有也不可能真正把循环体系的中心原点给去掉,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和演进,权力和资源或将逐步向少数核心技术再次集中,最终是在以“去中心化”之名行“再中心化”之实,形成新型基础设施集权和网络效应的固化。

刘珺解释,以近期备受关注的稳定币为例,其在交易验证环节,以基于共识算法的技术信用取代对传统第三方的授信,技术上实现“去中心”,但实际上,稳定币的发行和治理仍高度依赖链下技术实体,前两大稳定币发行方市场规模占比合计超80%,又形成了新的“技术中心”或“算法中心”,并且对储备资产的托管、投资、审计也是中心化的。也就是说,过去的物理中心和机构中心化变成了虚拟中心和技术中心化,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面临着更高、更趋复杂的治理要求,社会信任模式、商业可持续性、多边治理规则等方面都需要全新的解决方案与之适配。

再如人工智能对人类智能的替代问题。AI技术的快速突破,正在推动经济活动的主体和客体发生深刻变化,作为传统客体或生产工具的物或机器,拥有了更强的生产力、判断力甚至决策力。刘珺认为,当AI可以轻松胜任人类的工作时,人类的存在价值就会被重新审视,似乎AI对人类存在替代的可能。但人类是有意识、有思想的高级动物,AI的智能与人类的意识有强关联,却不是同一范畴。智能是外在的,更多显示力的一面;而意识是内在的,更多显现非力的一面。智能有绝对标准,而意识却未必。所以,让机器有意识或许是一个未知的登月计划(moon shot),就像“冰箱理解饥饿”。

刘珺表示,人的可持续发展,不应是与AI在重复性劳动或计算能力上的竞争,而是要发挥独有的意识、情感和创造力。与此同时,也要加强科技伦理设计,将人工智能作为一类“道德行为体”构建价值对齐的伦理锚定,考虑其开发和应用全生命周期对人类福祉、尊严、公平的影响。总体来看,科技至上对文明的淡漠或压制可能在短时间内存在,但放在更长的轴上,代表一个时代的标志性工具,其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往往趋于重合,科技向善、工具向善的趋势性特征会越来越显著,与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也会越来越契合。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