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股市走弱,午后创业板指跌幅扩大至3%,机器人板块亦调整。
截至发文,机器人指数ETF(560770)下跌2.6%,而近5日资金却持续净流入,而且该ETF近20个交易日里,净流入超7个亿!
资金持续净流入的背后其实是资本对机器人产业的看好。
像智元机器人发布的新一代工业级机器人精灵G2,还没有上市呢就已经“售罄”,获得了龙旗科技、均胜集团数亿元级别的订单。
人形机器人产业正跨越从“技术demo”到“规模量产”的关键拐点。市场逻辑已从技术探索转变为订单驱动,产业化进程全面加速。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中国机器人技术市场规模攀升至8850亿元,展现出蓬勃的活力,2020-2024年这一阶段,市场以21.7%的复合年增长率稳健上扬,机器人产业的市场规模巨大。
量产进程的加速,正在催生真实的业绩增长。中证机器人指数2025、2026和2027年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44.77%、36.61%和23.75%,也直接印证了机器人产业链的盈利爆发力。
而理解这一波机器人浪潮,关键逻辑其实在于“产业链”。无论是特斯拉的Optimus,还是优必选的Walker,人形机器人最终能否成功量产并控制成本,极度依赖于身后一整个精密制造产业链的支持。
而中证机器人指数(H30590)正是精准布局了这条核心产业链。它的成份股主要覆盖的就是这些为特斯拉、优必选等整机品牌提供关键零部件、执行总成以及系统集成的公司。
直白点说,它投资的不是某一个机器人品牌,而是为整个行业“卖铲子”的公司。无论最后哪个机器人品牌能脱颖而出,这些上游的“供给链”公司都会率先受益,订单确定性更高
像最近行情回调,其实覆盖全产业链的中证机器人指数要比另一个国证机器人指数(人形含量高)的跌幅小很多。
来源:wind,截至2025.10.17
如果看好机器人全产业链的星辰大海,可以逢低布局机器人指数ETF(560770),这个ETF追踪的是中证机器人,覆盖全产业链,不止人形。
作者:呦呦切克闹闹闹
风险提示:文中提及的指数成份股仅作展示,个股描述不作为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