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是个慢变量,其潜力的完全释放需要一个过程。投资的作用仍然不可或缺。”结合可持续发展目标,交通银行行长张宝江在2025可持续全球领导者大会张宝江提出了一种暂且被称之为‘减量化投资’的投资模式。
从普遍意义来讲,可持续意味着资源的节约、发展成果的共享、当前与未来需求的平衡,意味着国际的合作、和平等很多的方面。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包含消除贫困、促进经济增长、应对气候变化等17个综合目标。同时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可持续也有不同的表征和侧重:在物质短缺匮乏的条件下,可持续首先意味着在有限存量中构建生存韧性,其核心是保障生存底线。而在物质较为充裕的环境下,可持续要求我们深入思考发展的质量,从“能否生存”的忧虑转向“如何生活”的创造,要求我们统筹好经济增长、社会公平与生态保护等等,实现一种更健康、更公平、更具韧性的繁荣形态。
张宝江表示,加快构建“双循环”新格局,首先要打通内循环,平衡好供给和需求两侧。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结构性供需矛盾,通过发放消费补贴、完善社保体系等方式提振消费,已取得一定积极成效。但也必须认识到,消费是个慢变量,其潜力的完全释放需要一个过程。投资的作用仍然不可或缺。
立足当前的现实,张宝江提出暂且称之为“减量化投资”的投资模式,它“有利于消化现有产能,且不增加未来过剩”;“有利于中国和人类的长远发展,但又不带来财政或企业负担的增加”。这种投资模式的关键在于,一方面,通过对现有资产的技术改造和盘活利用,引导既有产能向更高价值环节转化,避免因重复建设加剧未来的结构性过剩;另一方面,遵循市场规律与财务可持续原则,通过资源的减量化使用实现成本的节约,进而保证投资能够产生持续回报。
张宝江举出两个例子,一个例子是建设“零碳园区”,一些早年建设的工业园区能耗高、排放多,企业成本高,按照“减量化投资”的思路,可由金融机构与相关机构一起为园区设计专门的绿色融资方案,制定“零碳”规划、搭建管理系统、提供资金支持,用改造后节省的资金来还款。张宝江称,这既解决了园区绿色转型中的初始资金需求,又通过将节能效益金融化确保了融资的可持续性,同时还避免了传统基建投资可能带来的产能扩张压力,可谓一举多得。
第二个例子是城市输水管网改造。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着力建设创新、宜居、韧性、智慧、文明的美丽城市。当前城市地下输水管道的漏损率很高,商业银行可通过投入资金,支持老旧管网更新和智能化改造,将节约下来的水费和能源消耗转化为项目收益,形成“投资-改造-节能-收益-还款”的闭环。这不仅能降低水资源和能源损耗,还有利于消化相关产能,促进改善民生。“减法”的措施做出“加法”的效果。张宝江表示,如果能得到碳金融的助力,减量化投资模式也许会获得更大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