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与《天玉朋友圈》交流中,半夏投资创始人、宏观对冲基金掌舵人李蓓再度阐述了她对房地产行业的判断。她明确表示,自己依然坚持认为“地产行业面临十年一遇的机会”这一核心观点,并未改变。
回顾2023年对地产股做出“十年一遇”判断后进行的阶段性止损,李蓓解释,这主要是入场时间“可能早了一两年”。她认为,对于这种长周期级别的机会,时间上出现一两年的偏差是正常现象。
供需双侧剖析:为何是“十年一遇”?
李蓓从供需两个维度论证了她的判断。
在需求端,她援引市场共识指出,中国房地产长期稳定的销售面积中枢应在10-12亿平米。她以黄奇帆的测算为例:全国约500亿平米的存量住房,按50年折旧计算,每年自然更替需求就达10亿平米。而当前年销售仅六七亿平米的规模,显著低于此水平,存在向均值回归的内在需求。此外,早年建设的房屋品质参差不齐,随着品质更优的新楼盘推出,改善性需求将持续存在。
然而,李蓓认为更关键的变化在于供给侧。她指出,与2021年调整前相比,行业格局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约90%的企业退出市场,导致竞争大幅缓和。这种格局改善带来了直接利好:
土地溢价下降:即便一线城市优质地块,溢价率也极低,地方政府甚至倾向于与产品力强的企业合作,以提升区域价值。
成本显著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从过去接近10%的高息美元债、非标融资,降至目前优质央企约2%左右的水平;同时,原材料、人力等成本亦有下降。
行业初现曙光:新房单价已创新高,企业利润率改善
李蓓透露,根据其内部构建的指数,全国新房销售单价自去年年中以来持续上涨,并已创出新高。她分析,这背后存在结构性因素:市场中好地段、好品质房屋的占比提升,推动了整体均价上行。
更为重要的是企业盈利能力的转变。她跟踪的部分企业,新推楼盘的净利率已达到10%左右,而2021/22年之前所获项目的净利率则在零附近甚至为负。今年,新获取地块的预期净利率甚至进一步提升至11%-12%。这表明,从增量业务看,部分企业已走出困境,进入景气状态。
当然,她也提到企业仍面临挑战,即需要1-2年时间消化约三分之一在2022年前获取的、成本较高的存量土地负担。
市场进入分化阶段,机会已然开启
李蓓坦言,她在2022年上半年过早入场时,市场仍处于贝塔向下的阶段。但如今,市场已进入分化阶段:并非所有房产都在下跌,部分优质新房出现抢购,而二手房价格仍承压。
她认为,自2024年下半年市场出现分化起,“十年一遇的机会就已经开始了”。当前仍处于底部震荡分化期,未来若二手房价格环比企稳,市场将进入右侧阶段。她观察到,一些具备强大产品力的优秀头部企业股价已有显著上涨,部分甚至实现翻倍。
未来格局重塑:产品力为王
李蓓特别强调,行业头部企业的定义正在发生变化。未来能够屹立潮头的,不再是单纯追求规模和高周转的企业,而是那些具备卓越产品力、能够为土地创造溢价的开发商。传统意义上的巨头格局或将改变。
重申“十年机遇”:空间与时间兼备
她再次强调这是一个“十年一遇”的机会,理由在于:
时间维度:本轮房地产调整已持续4年多,参照国际经验,后续有望迎来长达10年的上升周期。
空间维度:存活下来的优质企业,其新推盘净利率已达10%以上,而当前报表结算的净利率仅约1%(因结算的是前期销售)。随着高利润率项目在未来2-3年陆续结算,企业盈利能力有望实现数倍提升。加之当前估值水平不高,具备可观的上涨空间。
投资策略:当下精选个股,静待贝塔时机
在具体的投资策略上,李蓓指出,当前阶段仍是布局阿尔法(个股)的时候,应回避行业ETF(因其可能包含仍面临挑战的传统巨头)。她建议,投资者可等待一个明确的信号来切换至贝塔策略:即观察到二手房价格出现环比企稳。至于这个时间点,她表示可能是半年或更久之后,难以精准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