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前三季度,得益于A股市场结构性行情,权益类基金业绩全面回暖。广发基金凭借主动权益、被动投资及固定收益的多维优势,交出一份亮眼答卷:旗下27只主动权益基金年内收益超50%,ETF多点开花规模突破2700亿元,固收类产品中长期业绩稳居同业前十。通过平台化投研体系与差异化产品布局,广发基金在波动的市场中为投资者创造了良好的超额收益,展现出头部资产管理机构的综合实力。
超额显著 27只主动股基年内收益超50%
今年以来,在全面回暖、结构分化的市场环境中,主动权益类基金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据Wind统计,成立于2025年以前的主动权益基金(含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灵活配置)共有4393只,今年前9个月的中位数收益是30.88%,算术平均收益为33.48%;其中,3294只基金的年内收益率超过17.93%(沪深300指数的同期涨幅),即有75%的主动权益基金相对大盘实现超额收益。
作为以主动权益起家的头部公司,广发基金旗下有59只主动权益基金今年前三季度收益超过30%,27只基金收益率超过50%。其中,吴远怡管理的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A,前瞻性布局港股优质资产,精准把握了新消费、互联网科技的行情,今年前三季度实现120.11%的回报。吴兴武管理的广发沪港深医药A通过重仓创新药产业链,也取得了82.95%的收益。
从相对排名来看,广发基金旗下多只主动权益产品在同类基金排名靠前。银河证券统计显示,截至9月30日,旗下有8只产品业绩位列同类前10%,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A在1860只偏股混合型基金(股票上下限为60%-95%)排名第5,广发成长启航则在上述1860只基金中排名13,广发鑫益是在81只同类产品(基准股票比例为0-30%的灵活配置型)中排名第2。
中长期来看,广发基金旗下亦有多只主动权益基金表现突出,近2年、近3年、近5年,分别有10只、11只、3只产品的累计业绩跻身同类前10%分位。其中,广发鑫益近3年和近5年业绩均排名同类第1(参评数量分别为81只和80只),广发价值领航和广发瑞誉一年近3年业绩分别在1389只同类基金(股票上下限为60-95%的偏股型基金)中排名第8和27名。近5年,广发多因子和广发科技创新分别在同类基金中(类型分别为基准股票比例为60-100%的灵活配置型基金、股票上下限60-95%的偏股型基金)排名前2%、4%分位。
在牛市氛围中,主动权益基金的赚钱效应显而易见,但在穿越多轮周期后仍能交出亮眼业绩答卷的“双十基金”(成立满10年且成立以来年化回报率超10%)数量并不多。Wind统计显示,截至9月30日,广发基金旗下8只产品成为“双十基金”,包括广发制造业精选、广发稳健增长、广发小盘成长、广发竞争优势、广发聚富、广发逆向策略、广发聚瑞、广发核心精选。其中,广发制造业精选自2011年成立以来的累计回报622.49%,年化回报15.13%。
在业内人士看来,头部公司通过系统化的人才培养、高度协同的平台化运作,构建出能够持续孕育优秀投研人才、稳定输出投资能力的生态系统。正是基于专业的人才梯队建设、丰富的产品布局及多元投资能力的提升,广发基金能够在不同市场风格、不同时间周期均有业绩突出的产品涌现,这也是基金公司获得超额收益的关键所在。
规模与业绩齐升 指数工具供给能力突出
在主动权益基金以深度研究创造阿尔法的同时,广发基金在指数投资领域同样精耕细作,通过打造高效、透明的ETF工具,为投资者提供了捕捉市场机遇的锐利工具,并获得资金青睐。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30日,广发基金旗下ETF产品合计65只,整体规模达2737.62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1147.82亿元,增幅达72.20%,凸显投资者对场内投资工具的认可。
分具体产品来看,高纯度的主题ETF在今年分化的市场中展现了其高效捕捉行情的优势。截至9月30日,广发基金旗下9只股票ETF年内上涨超过60%,资产聚焦A股科创系列宽基、信创芯片等行业主题以及跨境资产。其中,受益于创新药出海热潮和AI引领的科技行情,港股创新药ETF上涨113%,成为创新药赛道中的“翻倍基”代表,而科技成长ETF和人工智能ETF科创的同期涨幅也分别达77%和66%;能源方向,电池ETF和稀有金属ETF的上涨幅度分别为70%和67%。
相比于场外产品,ETF的优势是交易便捷,流动性和交易效率更高。2025年前三季度,广发基金旗下ETF交投活跃,场内成交额合计超3万亿元,同比增长244.59%。其中,5只ETF今年以来日均成交额超10亿元,包括交投活跃度持续位居同类第1的港股创新药ETF,年内日均成交额达52亿元;宽基品种中证A500ETF龙头和全市场规模最大的纳指ETF也是活跃度居前;另有科创债ETF广发和信用债ETF广发自成立以来的日均成交额分别为36亿元、22亿元,为投资者提供了便捷的交易体验。
基于精准的底层资产投向、良好的场内流动性,广发基金旗下9只ETF在前三季度净流入超30亿元,五大方向合计流入超690亿元。其中,全市场首只规模超百亿元的港股非银金融主题“独苗”品种——港股通非银ETF净流入额最多,达184亿元;电池ETF和港股创新药ETF净流入额也均超70亿元,显示资金对港股、创新药、固态电池等赛道的看好。
投资者挑选ETF时,对于同一标的指数,规模与流动性是关键考量。截至三季度末,广发基金旗下有10只ETF规模突破百亿元,覆盖宽基、港股、科技、债券等多领域。其中,中证1000ETF指数规模达353亿元,纳指ETF和港股创新药ETF规模分别达290亿元和248亿元,电池ETF、信用债ETF广发等特色主题产品也均突破130亿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广发基金在权益指数产品的特点在于产品线完备,覆盖宽基、行业主题及策略等多种类型,其中,在跨境ETF及港股方向布局完善且各有特色,涉及港股资产的指数产品就有16只,覆盖科技、创新药、非银、汽车、消费等多个方向,为投资者进行长期配置、行业轮动、短期交易,提供趁手的配置工具。
稳中求进 固定收益多维度排名同类前十
今年前三季度,股债跷跷板效应显著,权益市场行情不错,债市则步入窄幅震荡。受底层资产波动影响,前三季度纯债产品收益表现一般,股债混合配置的“固收+”基金收益明显回升。对投资者来说,固收资产作为底仓具有“压舱石”作用,其稳健性可降低组合波动风险,同时也为投资者提供稳定的收益基础。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9月30日,广发基金旗下7只“固收+”(一级债基、二级债基和偏债混合型基金)今年以来收益超10%。最近一年,则有8只产品收益超过10%。其中,受益于转债市场的上行行情和较高转债配置,广发可转债近一年取得30.5%的投资回报。
基于阶段性高配转配及对科技板块、港股市场机会的积极捕捉等因素,今年前三季度,曾刚管理的广发集裕、广发恒阳一年和广发恒益一年最近一年收益也分别达13.56%、13%和10.31%。张芊管理的广发招享和广发恒昌一年,最近一年收益也有12.09%和11.92%。谭昌杰管理的广发恒誉混合和张雪管理的广发恒通六个月近一年净值分别增长10.48%和10.66%。
拉长周期来看,广发基金旗下多只固收产品也取得了较为优异的长期业绩。国泰海通证券数据显示,截至9月30日,广发基金固收类基金过去三年绝对收益为10%,在18家固收类大型基金公司中排名第4,过去十年超额收益为37.68%,在17家固收类大型基金公司中排名第4。
从产品维度来看,据银河证券统计,截至9月30日,广发基金旗下基金业绩位于同类前10%的产品数量,近一年、两年、三年和五年分别为6只、10只、12只和8只。其中,有两只产品在上述维度位居同类排名TOP10及前10%分位。
一只是股债混合型基金——广发鑫裕灵活配置,由基金经理姚秋和刘志辉管理。该基金过去一年、两年、三年和五年的净值增长率分别为21.18%、29.38%、30.93%和39.88%,同类(灵活配置型基金(基准股票比例0-30%)(A类))排名分别为8/81、7/81、6/81和6/80。
另一只是债券指数基金——广发中债7-10年期国开行债券指数,由基金经理吴迪管理,过去一年、两年、三年和五年的净值增长率分别为3.63%、11.52%、16.30%和31.09%,同类(利率债指数债券型基金(A类))排名分别为9/153、5/117、2/107和2/67。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区间,基金的最大回撤始终控制在3.05%以内。
业内人士分析,在利率下行与市场波动加大的背景下,兼具稳健性与收益弹性的固收类产品配置价值凸显。作为深耕固收十八年的大厂,广发基金构建了全谱系产品线,在短债、主动纯债、债券指数、一级债基、二级债基、偏债混合型等均布局了细分的产品线,为投资者提供差异化配置工具。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