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板块今日回调,机构指出,往后看到年底,科技线可能的几个演绎线索:
1)大概率还是主线。一是因为科技(尤其AI)和指数/风偏绑定,二是除涨价外的顺周期和红利,今年以来即使在上涨阶段也容易相对跑输科技,或者是短暂几周领跑后被科技几天爆发式追回(比如4-5月和10月),其中顺周期的压制来自高频数据与财报,红利的压制来自指数不断超预期及因此带来的宽基ETF抛压。这些基本面压制、和前期股价的演绎规律,会制约投资者后续非科技方向的参与意愿。
2)绝对收益的资金来源,一是前期离场比较充分的活跃资金回流,二是在11/12月底考核期之前仍有追净值/排名诉求的机构。
3)市值风格上可能会略倾向于中小盘,因为相当一部分完成KPI的绝对收益机构、未来两个月操作不会太激进,年内市场量能回到3万亿以上还存在一定难度,这种氛围理论上只能支持聚焦几个容量票进行缩容炒作、而非类似6-8月这种科技板块容量票集体拉升的走法。因此选股可能更需要聚焦核心环节的明牌基本面白马。
4)细分环节上,相对看好国产AI链、AI应用/端侧传媒计算机、港股互联网。11-12月业绩空窗期,以往规律是弱化对于当季度基本面的追逐,倾向于对12月经济会议政策、以及明年产业景气度的预期进行定价。这三个环节的优势分别在于:
国产AI链:相较海外链,年底前可预期催化、以及明后年业绩上修的能见度/空间都更多。另外有追净值诉求的机构、之前通常踏空了海外算力,在这个位置进场的意愿也不强。
AI应用:端侧业绩上修空间比较足(Meta销售超预期+明年字节等端侧产品陆续上市),传媒计算机在业绩空窗期,对事件性催化和宏大叙事的定价会比较敏感。
港股科技:除了【补贴退坡+明年宏观β修复预期+AI估值重塑】之外,资金面两个逻辑,一是估值分位低、完成收益KPI的机构做高低切锁定收益时会选择这种低位科技相关方向防御,二是年底前中性预期还是【指数向上+宽基ETF存在抛压】,那么国家队筹码相对较少的港股会有更顺的资金面逻辑。
截至2025年10月22日 14:20,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931573)成分股方面涨跌互现,国药控股(01099)领涨4.27%,中芯国际(00981)上涨0.88%,中环新能源(01735)上涨0.76%;FIT HON TENG(06088)领跌。港股科技ETF(159751)最新报价1.16元。
港股科技ETF紧密跟踪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从港股通范围内选取50只市值较大、研发投入较高且营收增速较好的科技龙头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港股通内科技龙头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30日,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931573)前十大权重股分别为阿里巴巴-W(09988)、腾讯控股(00700)、小米集团-W(01810)、中芯国际(00981)、比亚迪股份(01211)、美团-W(03690)、快手-W(01024)、小鹏汽车-W(09868)、药明生物(02269)、信达生物(01801),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6.5%。
港股科技ETF(159751),场外联接(A:021294;C:021295;I:022884)。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有连云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